陈漱渝谈茶文化与软实力
发布时间 2016-01-15 浏览 51094 次
融合。中国人吃饭有餐前茶、餐后茶,有些地方还有茶食宴,把茶叶作为副食和主食的原料。这就是茶文化跟饮食文化的融合。

  到了宋代,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融入了茶道,使茶道成了东方文化艺术殿堂中的一颗明珠。儒家讲中和适度,佛家讲淡泊本色,道家讲平淡自然。中国的茶道从中提炼了“清、淡、静、和、真”这五个字,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道精神。这种精神影响了韩国和日本。韩国“茶礼”以“和、敬、俭、美”四个字为核心,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为核心,都突出了一个“和”字,即天和、地和、人和。可见“以茶为缘,以和为贵”,构建一个和谐世界,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文人与茶

  鉴于饮茶在生活中有多种效应,自然就跟以生活为源泉的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俗话说:“无茶不文人。”古往今来,茶歌、茶画、茶诗、以茶为题材的小说数不胜数。云南德昂族的创世史诗中写道:天上美丽无比,到处是茂盛的茶树,翡翠一样的茶叶,成双成对把枝干抱住。茶叶是茶树的生命,茶叶是万物的阿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茶叶的精灵化出。(《达古达楞格莱标》)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唐代。在《全唐诗》及其外编中,就收录了茶诗391首,以茶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诗人多达113人。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以茶为伴,尘心洗净,俗念顿消。他在《闲眠》一诗中写道:“暖床斜卧日矄腰,一觉闲眠百病销。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宋代词人苏东坡不但爱茶,而且亲自种茶,亲自择水煮茶,一日喝酽茶七盏,因此精通茶艺,在《汲江煎茶》一诗中写出了“活水还需活火烹”这样的名句。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请教他的老师曾几,如何才能养成浩然之气,老师的回答是:“但煮东坡所种茶。”意思是,只要像苏东坡那样以茶来修身养性,就能清净淡然,养成浩然之气,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中国现代作家中不少人都跟茶结缘。胡适祖先卖过茶。他要喝上等茶,又不要顶贵的。梁实秋说他不通茶经,但他的散文《喝茶》却写得十分精彩。他说西方文化是咖啡文化,东方文化是茶文化。周作人的书房叫“苦茶庵”。他好喝绿茶,不喜欢香片,写了很多关于茶的随笔。作家老舍不仅喝茶,而且创作了经典话剧《茶馆》,通过北京一家茶馆的变迁,反映了从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历史风云。徐志摩是诗人,但他有一篇关于饮茶的讲稿,估计是讲日本茶道,借喝茶“忙里偷闲,苦中作乐”。鲁迅嗜好喝茶,每月消费茶叶一斤左右,还跟日本友人内山完造一起施茶,即在路边摆个茶桶,供劳动者免费饮用。外国作家的作品中也经常写到茶。有人统计,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这部伟大史诗中,写到中国的茶饮、茶礼、茶具就多达41页共78处。作品中与战争相对应的茶文化,就是一种和平的象征。

  茶的软实力

  鉴于茶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载体,其文化含义已远远超出茶本身色香味形的物质形态,而渗透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因此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地发挥茶文化的软实力就显得更为重要。茶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自古以来就在巩固国防、维持边境安宁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比如北宋时期近170年间,几乎年均每五年就给周边少数民族赠送一次茶叶。“断茶相当于断奶。”大约在1038年,宋朝中断了对西夏的茶叶供应,双方于是爆发了战争,直到六年后才议和。当今世界五大洲160多个国家20多亿人都在喝茶。自18世纪以后,喝下午茶成为了英国的一种民俗。所以我们更应该将中国茶的栽培经验、制作技术和精神追求传播到全世界,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和精神境界,使作为国饮的中国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牵引机,人类社会和谐的凝聚力。

  (作者为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博物馆原馆长)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