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茶市,工艺创新、口味创新、价值创新方兴未艾,市场热点轮动不断加快,安溪铁观音如何突破重围?当年,安溪铁观音从重摇青重发酵走向轻摇青轻发酵,目的是茶品创新、价值创新;今天,轻摇青轻发酵回归重摇青重发酵,不仅是为了回归传统,目的仍在于茶品创新、价值创新。
回归传统,推动制作工艺从“轻”变 “重”,必须从茶园基础管理做起,近年,安溪将茶园土壤改良的重点放在施有机肥如种绿肥,施羊粪、牛粪、豆饼豆浆,稻草覆盖等,推行配方施肥、种植黄花菜等,一些企业、合作社通过利用山地养牛、养羊,种植、养殖一体化,既解决了有机肥来源,又增加了收入。回归传统,必须积极倡导重摇青重发酵。回归传统,揉捻这一环节绝对不能少。
另一方面要加快茶企“回归”,共创多赢局面。去年安溪全县茶业工作会上,县领导明确提出,要重点扶持证明商标用标企业,但是,从目前108家用标企业来看,在外茶商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多,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外茶商茶企注册地在外,且没有自有管控的基地。各地茶企、茶商要主动适应食品质量安全要求,大力构建“茶企+合作社+茶农”的产地利益共同体,让在外茶商茶企的资金、经验、技术、人才、资源在“回归”中取得倍增效应。
全力提升 美誉度
铁观音,香气不可谓不足,口感不可谓不甘、不醇、不厚,但是这几年,市场局面却难以打开,美誉度受损。今年,要以安溪铁观音认定品牌价值位居中国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第二位、茶叶类第一位为契机发力,全力提升品牌美誉度。
去年12月,安溪铁观音获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地理标志茶叶品牌价值全国第一,发布品牌价值的是国家质检总局,含金量十分足。业界认为,这再次印证“安溪铁观音”品牌强大的行业主导力和市场竞争力,彰显在品牌影响、产业提升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巨大成功,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美誉度提供了有利契机。
今年安溪县委、县政府将持续加大“上央视、进销区”力度,借力高端,强力发声,精准营销,彰显安溪铁观音品牌形象,传递出安溪铁观音绿色、健康、品位正能量。安溪县茶叶协会及茶商要积极呼应,讲好“安溪茶事”,全面推介安溪铁观音的品饮艺术、健康功效和文化价值,深化与各个茶叶主销区的茶叶市场、文化特色的深度互动,与各茶叶主产地区开展产业和人才的交流合作。
如何认识安溪铁观音获评茶叶品牌价值第一,如何运作、让其发挥更大作用,需要群策群力。经销商眼中的安溪铁观音应该具备这么几个硬件:一是生态、健康,有质量底线(没达到一定标准是不能上市的),是中国茶市最让人放心的茶叶产品、最具健康功效的茶叶产品;二是不用冰箱储存,滋味醇厚,香气是其他茶叶不可比拟的。
构筑 “茶香通道”
面对当前茶市,茶商要精准定位、精准营销、精准宣传。
在各大名茶竞争中,安溪铁观音形美、香高、味醇的品质特性,“不冷不热”的中庸秉性,尤其是独特的做青工艺,通过动静相生促使鲜叶酶促氧化反应,塑造“兰花香、观音韵”特质,兼具绿茶的鲜爽和红茶的甘醇。依然是占领市场的“利器”;十万营销大军形成的渠道优势,以及数百家规模茶企、品牌茶企形成的加工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茶人的创新创业精神,更是其他茶区在短期内难以逾越的,安溪铁观音的比较优势、综合实力依然十分突出。关键是如何定位,要根据安溪县委、县政府六个融合的思路,留住老客户,培育新客户;开辟新市场、拓展新渠道。比如,在保值增值上做文章,让经销商、投资者获得更高的投资价值。比如,可以从打造“大师茶”“庄园茶”“定制茶”“名山名茶”等个性茶品入手,推行茶叶嫩采,采用深发酵工艺制作,借鉴年份酒的概念,再结合茶叶拍卖制度,做些文章。
当前,从经济大环境和产业发展状况来看,茶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还不容乐观,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日益紧密,市场格局进一步打开,安溪茶人要顺势而为,准确把握发展方向:立足国内,放眼国际,统筹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实施安溪茶“走出去”战略,加快国际化步伐,借力中央、省市各级政府政策优惠的“东风”, 主动对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铺设“一带一路”、构筑“茶香通道”,提升安溪铁观音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要立足传统,创新营销,实现线上线下“两轮驱动”。
要针对市场热点和消费者关心关注的重点,进行精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