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专家和教育家甚至提出把赏石文化等同于音乐,美术,体育的少儿教育,让赏石美育进入教课书的超前设想,这当然有它极积的一面。但我们连一个全国性的赏石组织至今也没有成立?到现在连一个赏石标准认定的权威机构也没有确立。那么,其它遥远的设想就更难实现了。但我们也应感到荣幸,因为我们的时代已具有了超前意识,这是值得肯定的。这进一步说明,那些热衷于赏石文化事业的有识之士已不满足于浅意识的观赏活动,而是在更深的领域探索。他毕竟为未来社会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充裕积累和分配差别的拉大,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那种贯常的丑恶现象的蔓延。加之人性本能的吃喝玩乐、嫖赌逍遥的劣根消费,几乎占居了整个社会财富!而用于精神消费的比例则微乎其微。但是,人类社会的“优秀族类”则不仅仅以满足物质的欲望为最终目的,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类的社会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从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更有意义,并为文明社会提供了更加优秀的食粮。中华民族优秀的赏石文化不仅为中国人提供了精神食粮,也为整个世界的审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如何用这些高雅文化去占领巿场,去抵制腐朽文化对人类环境的污染,也应该是我们研究石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題。现代科学表明;人的知识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与人的寿命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艺术创造的极积思维,动手制作的辛勤劳动,都有益于人的健康。对赏石活动的采集,去污,欣赏和发现,不仅能夠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而且能夠使人的精神、心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达到陶情养性的目的。心态得以平衡,处事就能宽容,就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抵御病源的侵袭。这些都是赏石文化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社会科目。所以说;鉴赏奇石的活动与鉴赏艺术品的活动有着很大的差异。它是由美学、文学、心理学、教育学、化学、物理学、矿物学、地质学、考古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体。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文化。
“灾年多饥民,盛世藏文物”是古人的名言。在商品竟争的现代社会中,收藏文物和鉴赏奇石,无疑是一种人格意识的自我升华。这就使我们想到了另一层意识;在赏石大众化的社会面前,如何调节采石与购石的不平等交易也是值得思考的话題;从一般情况看,专家学者均以买石为主,但不一定都能识别假石,收藏家多以采石为主,也不一定都能看出深度。信息时代已不可能象从前那样用低廉的价格再从农民手中买到高档的石头,但增值的幅度依然很高。这正说明赏石观念开始社会化,农夫也能识别石头好坏了,这是一种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也必須看到;把奇石和普通石头区别开来的第一鉴定人和观赏者应该是广大普通群众。鉴赏家和美学家从这些众多的石头中再进行筛选,从中选出精品,便可以步入大雅之堂。这些精品的产生实际上是第二次发现。经过第二次或第三次的再度发现,其价值早已不是最初的价值,它可能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值。这种大幅度的增值与第一发现者最先的价位已是天壤之别。这种不合理或不平等的交易是否值得研究?还是原本就是知识、学识应该拥有的价值?
我道是想的很多,可真正说到点子上的较少。但归根到底还是现时的赏石理论有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另一方面,我们也决不能把赏石文化吹得神乎其神地让人望而却步。如果我们不知道广大石友在想什么、要什么?不去为他们创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理论,其理论就失去读者,失去群众。所谓赏石文化的大众化和赏石文化的大发展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空中楼阁。这的确应该值得大家认真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