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书法作品并没能流传,更多是名人之间的通信、信帖,手札。现在我们看到的古代书法作品,除了碑帖,很多都是信件,而不是纯粹的书法作品。 收藏周刊:信札的造假难度是否比纯书法作品要高? 季涛:对,难度确实要高一点。因为造假不仅仅要假内容,还要有对方的身份,还要用旧的信封、信纸,包括信封上的邮戳和地址,要“假”一个比较好的信札,涉及的面会很广,难度确实比较大。 但这样不能说明信札假的就少,我还碰到过很多假的,有的甚至是“开门假”。如果面对一个信札,不对比,没有出处就下手买,不现实。我认为首先就要看出处,比如,一大批同时到公开市场的,这次张大千的信札,都是日本的山田家同时拿出来上拍的,都是当年张大千写给那个女孩的,很全面,都有信封,邮票和当年的情节,都能联系上,所以能卖好。但如果孤零零只有一件,那么疑虑就应该要多一点。 更多要看名人效应和书法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有没有说哪一类的信札更值得收藏?还是说,信札收藏,每个藏家的目的都不同,没有可比性? 季涛:最好就是看政治地位以及书法水平、与其他政要的关系、是否毛笔书写、纸张质地、是否有信封邮票邮戳盖销等方方面面的元素,这些都包含,就是最完美的信札了。少一点价值就弱一点。 收藏周刊:一般来说,毛笔比钢笔的信札更有收藏价值? 季涛:如果其他因素都不相上下,仅仅是毛笔与钢笔之分,当然就是毛笔更有价值了。毕竟毛笔也算个书法作品。但因为钢笔能写小字,如果它表达的内容更多、更丰富,则另当别论了。 收藏周刊:除了艺术价值,信札更重要的还是历史价值,看它对史料研究提供的信息如何。可以这么说吗? 季涛:历史价值,名人效应的价值,书法艺术的价值,市场上的稀缺性,信札里面反映出个人的生活、政治的方方面面的经历内容,都包含在里面,历史价值只是一部分。可能大部分的信札也没有什么历史的信息在里面,都是生活琐事。可能更多的是名人效应和书法。当然,像梁启超与康有为那样的通信,讨论的是某次历史事件的,那当然历史价值也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