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凡高的误解一直都存在
发布时间 2016-06-02 浏览 51652 次
物馆的盈利还是比较可观的。这些收入主要是用来开展对凡高的调查研究,以及用作对展览的开销。艺术评论:凡高博物馆是私营的吗?有没有政府拨款?罗格:凡高博物馆是国立博物馆,但是有合法的私人基金会来资助,我们也会接受一些小数目的政府拨款。艺术评论:凡高博物馆是如何展示与凡高有关的文物的?或者说如何讲好与凡高有关的故事?除了展示以外博物馆还有哪些职责?罗格:是的,我们的确希望能够向公众更全面、更具有关联性地讲好关于凡高的故事。从逻辑上来说,来博物馆的观众当然希望能够在一个完整的语境中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能够通过展览来进行层层递进的剖析,A如何变成B,B又如何催生出C,观众都希望对艺术家创作动机是如何最后演变成眼前的作品这一过程能有一个了解。对于凡高的一生而言,我们会根据他整个创作生涯,针对他是如何想要成为一名艺术家,最后是如何成为了艺术家进行阐释。不仅仅只是单纯地一幅又一幅介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的展览更多地是注重讲述关于凡高这一生所经历的各种各样的故事。关于凡高的故事大多数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了,故事的内容无法改变,但故事的叙述方式可以被改变。艺术评论:展览是否有借助一些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叙述?罗格:有,但是并不很多。通常我们是通过艺术家的生平,梳理出一条主线来引导观众进行参观,但我们也会由此拓展出其他的方面,比如艺术家的家庭,他的那些朋友、与他交往的艺术家形成的社交圈,还有包括艺术家的创作技法、对材料的运用等等。所以关于对凡高的叙述,我们会遵循一条基本的主线,但同时也会延伸出其他很多副线,由一个大故事拓展出很多小故事。艺术评论:您认为世人现在对凡高是否还存在一些误解?罗格:对凡高的误解一直都存在。因为这位艺术家身上具有那么多的神秘性。虽然关于凡高的很多传说已经得到证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家越来越著名,世人不可避免地会将个人的主观看法投射到艺术家身上。而且,凡高在那么年轻的年龄选择了自杀,这一传说会引起世人无穷无尽的猜想。还有另一个被我们关注的传说就是关于凡高的精神问题,他是不是疯子?他在创作的时候究竟是否清醒?他画的那些东西是他的幻觉还是真实存在的呢?可以说,的确,凡高有精神问题,但是只要开始投入创作,他就是百分之百清醒和理智的。在进行创作时,凡高完全明白他究竟在做什么。他是那样勤奋的一个艺术家,通过日日夜夜不断的练习和创作来提升自己的技法。凡高是非常多产的,他遵循自己的一套准则,每天都要画画。此外,从他的书信中,我们可以获取他对创作的构思等信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的确有他自己的想法,是具备原则的。我们一直以来的调查和研究都明确地告诉我们,凡高是非常专业和理性的艺术家。关于凡高的精神疾病这一主题,我们博物馆将在今年夏天推出一系列展览。艺术评论:这次书中提到,“凡高喜爱荷兰17世纪大师,并且意识到要使传统的延续和必然更新的理解结合起来”。这可能和很多人的理解并不一样,人们倾向于将凡高看作无师自通的天才,一个描摹内心的大师,对传统可能更多的是反叛。我们是否可以说其实凡高是有“老师”的,比如伦勃朗和米勒?真实的凡高,他是怎么看待传统的?罗格:对这一点一直以来都会产生不同的答案。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凡高的天才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不是生来就能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凡高一直都遵循传统,从传统艺术家那边获得技法上的学习,比如通过17世纪的荷兰绘画,凡高从伦勃朗这样的大师身上得到启发。之后,凡高也开始从19世纪的法国绘画中学习包括米勒等人的创作理念和技法。在这些19世纪法国艺术家身上,凡高发现了理想的创作对象,包括那些风景、农民的生活等等。这些艺术家和作品都在极大程度上引起了凡高的兴趣,他会在美术馆里近距离观察他们的素描还有油画,专心学习他们的绘画技法。当凡高没有创作灵感,或者在他的身体状况比较糟糕的时候,比如后来在医院里的那些时期,他就会重新回到传统中,去把储存在脑海中的那些传统绘画通过速写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凡高对传统是非常坚持和尊敬的。至于凡高反叛的那一面,我们知道凡高的经历的确是反传统的,他没有在美术学校受过专业训练,他的绘画完全是通过自学。针对这一点,我们的确可以说凡高是叛逆的,或许也是固执的。最后,他呈现给世人的那些作品,看上去的确也是现代的、反传统的,在当时也无法得到人们的欣赏和理解。艺术评论:有观点认为凡高并不是自杀,而是被一位16岁少年枪杀的。凡高的“自杀说”是被杀的凡高留给世界的最后善意。您怎么看这一说法?罗格:我们并不认同。这只是一个说法。有些作者能这么认为,只是因为在事件过去很多很多年后,一个80多岁的老人在他死前声称自己在少年时用枪打死了文森特凡高。但这个说法我们怎么来得到证实呢?对于凡高自杀还是他杀的问题,我们对前者持有更多可信的真实证据来证明,所以我们还是坚持凡高是自杀的这一说法。最后他自杀肯定是有他无法越过的绝望,比如他的事业依然没有成功。而且令艺术家感到沮丧的一点在于,他依然需要依靠自己的弟弟来维持生存。并且在那段时期,戴奥已经结婚生子,有家人需要照顾和关心,而戴奥已经多年如一日把全部的精力完全放在文森特身上。这一生活上的变动或许是导致凡 高忧郁、产生绝望感的一个原因。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凡高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向何处,也没有其他朋友可以融入和寄托,这的确是令人痛苦和绝望的生存状态,而他的精神疾病也更大地加深了他的这一痛苦,他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凡高最后的这段生命,的确走得很艰难。艺术评论:人们比较熟悉的是戴奥对文森特凡高的资助,但这次研究似乎从书信里显示出凡高在早年是以老大哥的身份时常教育戴奥的?罗格:我觉得文森特的确是挺爱说教的,是个话挺多的人。他总是觉得自己的见解更好,有着很强烈的观点,所以会想去教育别人。这样看来,凡高似乎不是一个谦虚的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觉得凡高有时候会让人觉得难以忍受,因为他总是会强迫着你去听他的想法,去接受他的观点,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凡高这样的性格,但是他的弟弟戴奥可以。此外,因为凡高热爱阅读、热爱思考,他读了很多的书,这或许也导致了他很想对弟弟进行说教,去分享一些他的见解。对于哥哥的说教,戴奥也总是会给予回应,这也就让凡高更加不会停止他的说教了。所以我认为,凡高与戴奥之间这样的一种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关系。文森特和戴奥之间的兄弟关系有些特殊。文森特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不能与其他朋友们和谐相处。戴奥是文森特唯一的支柱,如果戴奥离开了他,抛弃了他,那或许文森特真的就会一无所有了。所以我们很难下定结论,来判断戴奥是否觉得自己有很大的责任需要来照顾他的哥哥,但我们可以确定地说,文森特与戴奥之间的兄弟情谊是非同一般的,虽然有些时候也会存在争吵,他们也有彼此记恨对方的时候。  (采访录音整理 刘清越)录入编辑:王建亮作者 [db:作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