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的天才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不是生来就能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凡高一直都遵循传统,从传统艺术家那边获得技法上的学习,比如通过17世纪的荷兰绘画,凡高从伦勃朗这样的大师身上得到启发。之后,凡高也开始从19世纪的法国绘画中学习包括米勒等人的创作理念和技法。在这些19世纪法国艺术家身上,凡高发现了理想的创作对象,包括那些风景、农民的生活等等。这些艺术家和作品都在极大程度上引起了凡高的兴趣,他会在美术馆里近距离观察他们的素描还有油画,专心学习他们的绘画技法。当凡高没有创作灵感,或者在他的身体状况比较糟糕的时候,比如后来在医院里的那些时期,他就会重新回到传统中,去把储存在脑海中的那些传统绘画通过速写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凡高对传统是非常坚持和尊敬的。至于凡高反叛的那一面,我们知道凡高的经历的确是反传统的,他没有在美术学校受过专业训练,他的绘画完全是通过自学。针对这一点,我们的确可以说凡高是叛逆的,或许也是固执的。最后,他呈现给世人的那些作品,看上去的确也是现代的、反传统的,在当时也无法得到人们的欣赏和理解。艺术评论:有观点认为凡高并不是自杀,而是被一位16岁少年枪杀的。凡高的“自杀说”是被杀的凡高留给世界的最后善意。您怎么看这一说法?罗格:我们并不认同。这只是一个说法。有些作者能这么认为,只是因为在事件过去很多很多年后,一个80多岁的老人在他死前声称自己在少年时用枪打死了文森特凡高。但这个说法我们怎么来得到证实呢?对于凡高自杀还是他杀的问题,我们对前者持有更多可信的真实证据来证明,所以我们还是坚持凡高是自杀的这一说法。最后他自杀肯定是有他无法越过的绝望,比如他的事业依然没有成功。而且令艺术家感到沮丧的一点在于,他依然需要依靠自己的弟弟来维持生存。并且在那段时期,戴奥已经结婚生子,有家人需要照顾和关心,而戴奥已经多年如一日把全部的精力完全放在文森特身上。这一生活上的变动或许是导致凡 高忧郁、产生绝望感的一个原因。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凡高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向何处,也没有其他朋友可以融入和寄托,这的确是令人痛苦和绝望的生存状态,而他的精神疾病也更大地加深了他的这一痛苦,他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凡高最后的这段生命,的确走得很艰难。艺术评论:人们比较熟悉的是戴奥对文森特凡高的资助,但这次研究似乎从书信里显示出凡高在早年是以老大哥的身份时常教育戴奥的?罗格:我觉得文森特的确是挺爱说教的,是个话挺多的人。他总是觉得自己的见解更好,有着很强烈的观点,所以会想去教育别人。这样看来,凡高似乎不是一个谦虚的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觉得凡高有时候会让人觉得难以忍受,因为他总是会强迫着你去听他的想法,去接受他的观点,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凡高这样的性格,但是他的弟弟戴奥可以。此外,因为凡高热爱阅读、热爱思考,他读了很多的书,这或许也导致了他很想对弟弟进行说教,去分享一些他的见解。对于哥哥的说教,戴奥也总是会给予回应,这也就让凡高更加不会停止他的说教了。所以我认为,凡高与戴奥之间这样的一种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关系。文森特和戴奥之间的兄弟关系有些特殊。文森特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不能与其他朋友们和谐相处。戴奥是文森特唯一的支柱,如果戴奥离开了他,抛弃了他,那或许文森特真的就会一无所有了。所以我们很难下定结论,来判断戴奥是否觉得自己有很大的责任需要来照顾他的哥哥,但我们可以确定地说,文森特与戴奥之间的兄弟情谊是非同一般的,虽然有些时候也会存在争吵,他们也有彼此记恨对方的时候。 (采访录音整理 刘清越)录入编辑:王建亮作者 [db: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