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新则表示,现在崂山茶市场比较混乱,造假门槛也低,写着“崂山茶协监制”的包装满市场卖,这种现状不改变的话,崂山茶未来堪忧。“现在都在推崇崂山茶的国标,而我们一直用自己企业的标准。”匡新说,现有崂山茶国标很容易被假冒,如果政府只推崂山茶春茶,南方茶就很难模仿,“要想改变现状还得改变和提高标准。”
难题
大手牵小手,盼政府参与形成合力
此前记者在黄山村采访时,黄山村书记林先喜曾坦言,黄山村320亩茶园,有300户人家种植。可以说,在崂山区几乎家家都种植茶叶,但生产条件和标准不统一,就造成茶叶品质良莠不齐。能不能通过一些方式将个人茶园整合起来呢?“太难了,小农户卖鲜叶不愁卖,自己的家庭作坊炒茶叶也不愁卖,根本没人跟你玩。”胡孝林坦言。
“现在品牌茶占30%,有70%的崂山茶都是小户在卖。”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星坦言,现在各个品牌也都是各自宣传,没有形成合力,“希望能够通过政府参与,优化经营方式和合作方式,实现共同利益的开发。”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提议,茶叶企业应该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强强联合。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并不被看好。胡孝林提出,现在做茶叶的都资金雄厚,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并没有联合的意愿,“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政府主导,给崂山茶做整体的形象宣传。”
崂山茶种植面积有限,应该在质量上做文章,提高效益。崂山茶协有关负责人提起崂山茶目前的形势,也心存忧虑。“面对假冒崂山茶,崂山茶本身应该提高质量,在加工标准上严格要求。同时,提高企业自律精神,不能光看经济利益。”
此外,要把崂山茶的品牌集中起来,一致对外。“现在很多小企业的销路也很广泛,不愿意向大企业靠拢。我们希望能够利用协会的力量强强联合,大手牵小手,一起促进崂山茶的发展。”崂山茶协工作人员表示。而匡新提出,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导改变大棚茶和夏秋茶的问题,依托道教文化来走全国市场和高端茶市场,把崂山茶作为一个高端品牌来打造,而不是在青岛市场中互斗。
产量少,就应该走高精尖路线。胡孝林做了18年的崂山茶,他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实实在在做好茶叶质量,就不怕别人不知晓。“崂山茶还是要慢慢来靠口碑做起来,现有的市场要慢慢规范。”胡孝林说,崂山茶在发展中也是慢慢从小做大,从不规范到规范起来的。
转型
新型众筹加乡村游,能否冲出重围?
经营茶叶近10年,孟庆彪亲身经历了崂山茶的迅速发展和紧急刹车两个特殊阶段。“我们在大浪中不断转型,努力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从连续在市内开多家茶室到关闭茶室转型做茶场,再到承包茶园,到开荒引种新品种,在全球经济下行实体经济受到严重挤压的重重压力下,我们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在2016年率先推广新型众筹模式。”
“新型众筹,我们筹集的不是钱,而是客户,是汇集一众懂茶、爱茶的客户。”孟庆彪谈及自己的众筹项目,格外兴奋。“每个参与众筹的人可以投入2万到5万元,我们对参与人没有销售任务要求,只要定期转发微信就可以,参与众筹的人员可以享受分红。”此外,孟庆彪还推出了会员制度,每人每年交2000元会费,可以获得1500元的茶叶,还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免费参加正礼茶业举办的采茶体验游、茶文化课、亲子拓展训练等活动。
同样是崂山茶的领先品牌,万里江茶业投资建设的“万里江茶博园”2014年6月落成,茶博馆将茶文化与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独具魅力的崂山道教文化以及“南茶北引”工程等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体系,也是对传统茶博馆展陈模式的一次创新。
晓阳春不仅推出了众筹的方式,还借助茶园搞起了乡村旅游。匡新说,晓阳春通过众筹的方式,把茶园租给企业和个人,真正把所有的中间环节都砍掉,让顾客取得优惠。
匡新分析说,本来一亩地的成品茶可以卖到8万元,他们仅收3万元。出资3万元后,客户不仅可以拥有自己的茶园,还可以保证拿到的茶叶货真价实、价格优惠。“这些茶叶只有春秋茶没有夏茶,客户可以自己来采茶,每年可以拿到茶叶。”
匡新还推出了120元的茶乡一日游。“大家可以来我们这里参观崂山博物馆、吃茶饭、采茶,还可以爬山健身,享受一种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匡新说,只要在两个小时内采的茶叶,可以免费炒制加工送给顾客。
让游客喝到地道的茶叶,让外人爱上最美的乡村,匡新认为,在茶人们锲而不舍的坚持下,美丽的崂山和独到的崂山茶,终将能改变颓势,冲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