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蕴积深厚演绎新的传奇
发布时间 2016-07-17 浏览 50679 次
遇扩大规模,使整个产业加快崛起。2005年至今,六堡茶市场稳步拓展,专卖店和经销商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区、市),销售量迅速增长到近万吨。目前,全市有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通过QS或SC认证,年产能力达一万多吨,去年实际加工量为11200吨,产品供不应求。

  在本地成功举办的六堡茶博览会和交易会,又进一步助推了梧州六堡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2008年、2009年我市连续两年举办六堡茶博览会,2010年、2011年又连续承办了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以及2012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到2014年,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这一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茶经济和茶产业合作交流盛会在我市成功举办,更好地提升了六堡茶的产业品牌。

  建立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

  2006年我市启动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历经四年的多边沟通、多方努力,最终为六堡茶正名,“梧州六堡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保证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内外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内力是企业自身要夯实基础增强实力,而外力则是政府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科学的行业发展引导。

  毋庸置疑,市委、市政府对于六堡茶产业发展是十分重视的。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六堡茶列为梧州市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并制定《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茶农、企业建设标准化和绿色有机茶园,投入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创建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促进梧州六堡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六堡茶种植面积、市场流通、产业集聚等快速成长,夯实了发展基础。自2007年以来,我市茶园面积每年增幅都保持在3000亩左右,其中增幅最大的2010年新增茶园近10000亩。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7.5万亩。我市还先后建设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和六堡茶专业市场,初步形成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六堡茶流通窗口平台日趋完善。

  在推进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市也作出了一番努力。“过去因为缺乏明确的地方标准,六堡茶市场上鱼目混珠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市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牵头起草六堡茶的有关标准,至今已先后推进形成了多个广西地方标准。近日,《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发布,成为六堡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对于保证六堡茶品质稳定、保障行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公共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前景可观还需提高整体水平

  日前,市六堡茶研究院、六堡茶协会作了2016年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认为茶产业是绿色、健康和文化产业,在中国茶叶人均消费量逐年提升、市场日渐规范、产业稳步有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六堡茶产业及其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

  “不过,面对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国茶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倒逼压力的形势和挑战,梧州六堡茶还需要在夯实六堡茶产业基础、确保六堡茶质量安全、提升六堡茶品牌知名度、扩大六堡茶市场影响力等重点问题上下工夫,推进稳步健康发展。”广西茶叶学会会长麦楚均说。

  对此,市委、市政府持续研究探索六堡茶产业发展模式,完善落实扶持政策,并结合国家茶业宏观发展形势与自治区千亿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正在修改完善,对梧州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目标方向、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产业发展要求,我市需合理规划和布局六堡茶加工企业,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形成市场互补的格局,提高六堡茶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作用。

  我市还持续提升六堡茶加工和生产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市六堡茶研究院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桂林茶科所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六堡茶技改攻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下一步,计划在推动标准化茶园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认证、六堡茶品种选育及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有机种植与生产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实践和推广,通过持续努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成优势产业。(记者 梁萍)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