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根据茶叶品种特性确定引种方向
发布时间 2016-12-02 浏览 50319 次
株种植,每亩栽4000-6000株。定型修剪分3次进行,定植当年离地面10-15厘米修剪,第二、第三年分别在春茶前定剪,高度为25-35厘米、45-50厘米。

  除此之外,安徽3号属灌木大叶中生种,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制工夫红茶,具有“祁红”风格。制绿茶,醇厚爽口,富含嫩香。适宜在长江南北红、绿兼制区推广种植。安徽7号属灌木中叶中生种,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适合制绿茶,条索紧细,绿润显毫,有兰花香,且滋味鲜醇,可在长江南北绿茶产区推广引种。皖农95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在湖南、浙江等省有引种,适合制红茶绿茶,品质均优,适宜在江南红、绿茶兼制区推广引种。这些品种在安徽都受到市场上的信赖。

  在日常选种中,茶农也会走入一些误区,对品种特性、适应性缺乏了解就草草种植。“在选择良种或引种时,首先应对该种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及适应性作一个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当地环境、生态等条件,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以便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早生、优质、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强的无性系良种。而一些农户在引进新品种时对其特性、适应性等知之甚少,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引种的目的和方向不明确,结果往往导致引进品种生长不良或未老先衰,甚至出现死亡。一个地方需引进什么品种,则要看当地主要生产什么茶类,再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引种的方向。”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方世辉教授介绍说,无性系良种是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

  近年来,安徽省茶区虽然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发展较快,但全省无性系良种普及率仍然较低,并且在引种上和良种布局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引种的目的及方向不明确,再加上各地引种水平不一,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当地茶叶生产的发展。因此,安徽省引种现状不容乐观。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安徽省各地不少茶叶专业户、当地龙头企业及农户在引种时往往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在全省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而且在品种推广中没有严格做到良种良法。方世辉教授指出,必须从根本上全面提高茶农的引种素质和引种水平,既要合理引种,又要切实做到良种应与良法相配套。同时,全省各地农技推广部门也要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并解决茶农引种时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另外,还要结合当前全省开展的美好乡村建设,加大引种知识的培训力度,以便更好地推进安徽省茶树无性系良种化进程,使之尽快达到高产、优质、高效。逐步有计划地实现茶园良种化,走可持续化发展战略,也是建立现代化茶园的需要。这对提升安徽省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