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 陕南绿色发展最亮色
发布时间 2017-03-22 浏览 50492 次
随机抽取了18个样品送往中国茶科所进行检验检测,报告显示,不但农残及重金属含量都为零,茶多酚、氨基酸、硒、锌等含量在国检范围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陕南发展经济的主色调,生态环境全国关注。而这,也恰恰是陕南茶产业的生态命脉。

在拥有优良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种质资源等优势的情况下,如何把每一片茶园管理好,让每一棵茶树长出优质的好茶叶,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西乡大力推进茶叶种植区域战略转移,集中在良田好地连片发展良种茶园,规模发展、绿色种植、精细管理、标准采摘,不断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和效益。从2011年起,县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镇村予以配套补助,以奖代补支持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在西乡县罗镇延宾茶园绿色安全基地,一块块黄板与翠绿的茶园形成鲜明对比。每亩茶园放置25张黄板与防虫灯一起,就可实现绿色防控,提高茶叶品质。

“为了保证茶叶品质,我和收购茶叶的老板签了合同,不能使用农药,而且施肥要用有机肥。”与延宾茶园有着“合作”关系的村民胡延庭帮茶园人工除草、施肥,茶园显得干净疏朗。

记者走访城固县山花茶叶有限公司、西乡县鹏翔茶叶有限公司、南郑县绿娇子有限公司等的车间均看到,各种大型的制茶机器一应俱全,传统茶乡正快步走在现代化发展的路子上。实行清洁化不落地生产,精制加工实行无菌化操作,车间里面的所有员工,都须先消毒才可以进入,参观人员只有隔着一层玻璃才可以看到车间的工人们的工作流程,包装环节。

“绿色发展,让每一寸土地变废为宝”

每年的4月初采茶季,南郑县云山茶山上总是游客如织。兰亭、步道、茶园小路,除了品茶观光,他们还冲着满茶山撒欢的鸡、鹅而来。云山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华说,受台湾茶园的启发,茶园养殖在这里还只是一个探索。在茶园里吃虫、吃草长大的鸡、鹅每年上万只,粪便作为肥料,使整个茶园开启了生态循环模式。不仅如此,相比较市场上每公斤20元的鹅肉,茶园里的鹅肉每公斤80元仍然供不应求。

除此以外,在开发茶园时,吴华就套种了50余万株的桂花、樱花、红豆杉、紫薇等,建立体茶园,用以改善茶园生态,减少病虫害。这些套种的花木不但景色宜人、也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要绿色发展,让每一寸土地变废为宝。”吴华说,这些树种不但自身有着很大的经济效益,树荫避掉一部分强射光,茶叶的品质也会更好。

如今在陕南,独具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艺等民间艺术和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茶园生态观光旅游品牌已经形成。西乡县峡口镇江榜村以茶为媒,去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成为全县茶园观光第一村。

绿色,不只是色彩,更是农民增收的“法宝”

陕南三市依托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将生态资源持续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特色之路。汉中、安康、商洛三市28个县区有22个县区种茶、产茶。其中西乡县茶叶生产覆盖了全县18个乡镇和75%的农户,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西乡、紫阳、平利、商南等县,茶产业总产值已占到当地GDP的20%以上。绿色,不只是色彩,是陕南发展的基因,更是农民增收的“法宝”。

在西乡县堰口镇马桑湾村,几乎家家都种茶。“春茶采摘的时候,每天能挣200元以上,年纪大的采茶工,一天的收入也有100多元。”在罗镇茗园,家住三合村的陈大姐说,全村每天都有60多名妇女出门采茶,单是采茶和在茶园做零工,每人每年收入就超过2万元。

相比之下,南郑县后河村贫困户27岁的小伙子黎太露更为幸运:由于当地茶园的快速发展,茶园老板不但每月带薪2000元送他去学挖掘机深造,学成后每月还有固定工资3000元。

现在,随着一大批茶园景观打造、道路绿化、立面改造等工程实施,陕南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村庄更美了、集镇更靓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陕南地区茶食品、茶药品、茶保健品的开发利用,茶馆茶楼、茶叶贸易、茶叶包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渐升温,陕南茶农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