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辨论概论(四)
发布时间 2017-04-07 浏览 51435 次
此目的在于骗求高价。此分为刻字、起字、嵌字、烂字四种。

  青铜器上铭文在器物上的位置,因不同器而各异。鼎、簋、尊、觯常见其铭文铸于器底内,爵之铭文在扳内腹侧、柱上、腹内等14处;鬲在口沿等,这些属于一般规律,也有例外。

  三、伪花纹的辨析。伪花以其伪造过程暂时可以分为十四种,即“真花与伪花共存、剔花、字真花伪、后刻花、后起花、后贴花、后掏花、后刻花填漆、后画花、后嵌珍珠、后嵌金银花、后嵌松石片、伪花去掉再作伪地盖上、烂花。

  真花与伪花共存者,如战国六鱼盘;商兽面鼎足花后刻。

  剔花者,如商父乙方鼎、商附耳盂、冢且乙觚、唐铜镜等。

  字真花伪者,如《文物》(1959年11期)商囝觚、爵等。

  后刻花者,如战国素敦的鸟兽纹为民国时刻;战国壶刻商兽面纹;戈、矛花纹多为民国时刻。

  后起花者,如商万父辛爵,花纹为民国时起;战国狩猎纹壶,花纹为民国时起。

  后贴花者,如商蛙纹觚,蛙纹乃民国时贴,商乙父癸觯,其花为1944——1948年间加工贴上的(《文物》1959年11期)。

  后掏花者,如战国铜戈之夔纹镂空为民国时掏;汉代素勺,花纹为民国时掏。

  后刻花填漆者,如战国鸟兽纹敦,花纹为民国时刻并填上漆;商弋人头花纹为民国时刻,同时填漆。

  后画花者,如汉双耳洗,盖纹为民国时画;战国之几何纹奁,花纹传属赵志宏所为。

  后嵌珍珠者,如汉鹿形杖饰之二鹿眼珠中的珍珠是后嵌上的;春秋时蟠螭纹鐏,料珠也是后嵌上的。

  后嵌金银花者,如战国嵌金银锦纹壶,金银纹是乾隆或其后时期嵌的,其作工较粗;战国几何纹方壶,壶上金银花是清代后加的,现已去掉;战国素敦银片兽纹是民国时嵌的。

  后嵌松石,如故宫藏周松石爵,后嵌绿松石。如战国虎纹鐏,其松石乃民国时所嵌;商弓形器三角花松石为民国时所嵌;商戈兽面松石为民国时嵌。

  去掉伪花再作伪地者,如战国戈。

  烂花,系用漆皮把铜器上的花纹画好,留下的花纹用三氯化铁来氧化出花纹来,纹浅,无刀凿痕。

  四、改造的辨析。改造是指对器物的造型,或残缺改正,或增加部分而改变原来的形状。改造器主要是民国时北京的“捯饬货”。

  残缺改正,即修改成完整的样子。有时是去掉某一部分而成为另一形状的完整器物。

  在器上增加部分改成另器,此多是在两类形状相近的器物上施行,如觯上加流扳成为盉,鼎盖加圈足两耳成为盘。判断此类改造过的器物可用下列方法:

  用X线透视,可以发现焊接处,接痕明显者多是增添上去的,如龙虎有銎弋。

  以器物的整体判断,有的部分与原来部分明显不协调,这种现象多由后人补加而引起的,如殷代素鼎、春秋乳丁纹鼎盖;或由后人去掉原来器物某部分所引起的,如战国蟠螭纹鼎。汉代兽面衔环双耳三熊足敦,原是提梁壶,因缺梁、缺盖,去口而改成的。

  观察各连接处,若发现假锈,则是改造的结果,如殷代父乙觯。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