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黄金茶”助推精准脱贫:一叶黄金茶 万家幸福梦
发布时间 2017-04-26 浏览 52105 次
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某些产品相对过剩,存在需要去产能的问题。但是,众所周知,好的东西是不过剩的,湘西黄金茶就是如此。

要做大产业规模、做响产业品牌、做强产业市场,必须做好质量控制,保持湘西黄金茶永远是消费者心目中最好的产品。

脱贫故事

“我家种有12亩黄金茶,一年下来收入可达到13万元左右。女儿在厦门一所大学读美术设计专业,一年要3万元的学费。要不是种了黄金茶,孩子读书都读不起。”4月20日,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村民张才红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

曾经的隘口村既是贫困村,又是典型的“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不仅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也被弱化。该村种植茶叶虽有几百年的历史,但面积小、规模不大,全村95%以上村民处于贫困线。2012年以来,全村脱贫攻坚和茶叶产业建设深度融合,通过连片发展优质茶叶种植,让村民在“产村一体”化中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目前,全村种植茶园面积从原来的200亩扩至13000亩。合作社于2015年建成1100平方米茶叶加工厂,年加工茶叶1万多公斤,产值达1200万元。2014年以来,该村确定以“合作社党支部+基地+贫困户”方式产业帮扶贫困户脱贫,发挥“红色股份”正能量,截至2016年,村集体经济共得红利收入22.697万元。

在隘口村,像张才红这样因为种植茶叶脱贫致富的达700多户3100多人。村民向天来也是因为种植了茶叶,在家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去年搬家入住。他说:“现在我家的生活比以前强了百倍。光是种植茶叶一项,一年收入就有好几万元呢!”

说起种植茶叶产业脱贫致富的故事,几比村无疑是吉首市茶叶产业建设整村推进过程中涌现的一匹“黑马”。2011年,该村人均纯收入1977元。2012年,该村大力种植茶叶产业,全村145户,其中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除去5户“五保户”外,其余140户家家种植黄金茶。目前,全村种植茶叶面积1200亩,2016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年收入上万的共有50余户。

张树清,几比村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有10亩茶园,当年仅销售茶叶鲜叶一项收入达万元,一举摘掉了贫苦户的帽子,同年和他一起脱贫的还有11户。茶叶不仅让村民发家致富,还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全村仅有15人外出务工,其余的都在家服侍茶园,农闲时节才去吉首城区打零工。

张晓梅是河溪镇河溪社区的茶叶产业带头人,种黄金茶1100多亩。她还与社区56户茶农,共同组建了丰裕隆茶叶专业合作社,其中包括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贫困户每户享有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张晓梅与他们签合同,190万元扶贫贷款交由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生产,每户每年分红不少于3000元。38户贫困户每年分红收入,总计达11.4万元以上。

如今,茶叶产业已成为吉首市产业脱贫的样板,湘西黄金茶已成为吉首市“精准脱贫”的当家产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