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乙睛法:用50%、5%乙腈、5%乙醇加水至10O%。这种溶液中的乙腈与亚铜离子形成稳定的碱式氯化铜,这种溶液效果较差,不能在短时间内起作用。本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浸泡时间长了会导致绿色铜锈变黑,而且因乙睛蒸气有中等程度的毒性,浸泡时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或密封措施。
6、氧化银保护法:此法适用于斑点状“粉状锈”局部腐蚀的器物。它是利用氧化银与氯化亚铜接触后,在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下,形成角银膜的办法,封闭氯化亚铜的暴露面,以达到控制青铜器腐蚀的目的。首先用机械方法将产生“粉状锈”的根源一灰白色腊状物的氯化亚铜剔除,直到看见新鲜铜质为止,用丙酮将腐蚀区擦干净,然后用乙醇将氧化银调成糊状填充剔除部分,使未剔净的氯化亚铜与氧化银接触进行反应,形成角银膜而阻止氯离子的作用,使铜器趋于稳定。但此法经填充后的凹坑表面形成棕褐色斑点,还要作随色处理。
7、去离子水法:对于一般青铜器的清洗可采用40℃一60℃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反复多次漂洗腐蚀的青铜器,可以洗去氯离子而不会改变青铜器的绿锈,但此法对除去氯离子的能力有限效果不佳,只可作为完好青铜器的清洗。
8、柠檬酸和硫脲混合溶液法:5%柠檬酸、1%硫脲的水溶液(PH=O.95)清除局部有害锈,然后用l%NaHco3水溶液中和残留试剂,在此溶液中硫脲作为金属缓蚀剂,同时又能与亚铜离子形成多环配合物,柠檬酸则与二价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这样可使氯化亚铜与碱式氯化铜分别溶解,达到去除粉状锈的目的。但与一价铜的配合能力较差,而硫脲对一价铜的配合能力较强,因此硫脲常作为添加剂与柠檬酸混合使用效果好。这是由于在腐蚀产物中,碱式氯化铜的锈比起氧化亚铜的锈要疏松得多,要使氯离子顺利地通过腐蚀层向外扩散,关键在硫脲的加入起到调节柠檬酸对氧化亚铜的配合能力的作用,形成一价铜与硫脲的配合物而使部分氧化亚铜层溶解。同时硫脲也可与氯化亚铜配合,使氯离子释放出来,达到除锈的目的。本法对大件青铜文物,特别是需要揭示表面铭文和花纹图案时,可显出很好的效果。
9、碱性连二亚硫酸钠法:将器物用5%连二亚硫酸钠水溶液浸泡24小时,由于在二亚硫酸钠的强还原性,可将二价铜,亚铜分别还原为铜,连二亚硫酸钠根本身氧化为硫酸根。在运用碱性连二亚硫酸钠溶液去除硫酸根。在运用碱性连二硫酸钠溶液去除氯化物时,应注意控制溶液的PH值于13以下。因为青铜中含有一定量的锡,金属锡的强碱介质中可生成。Sn(OH)-2。配离子进入溶液,从而使金属基体中的锡则不受影响。运用连二亚硫酸钠去除氯化物能获得十分理想的效果。用此法处理后,还要在蒸馏水中清洗48小时,以除去残留的腐蚀性溶液。此法的缺点是连二亚硫酸钠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恶臭气味,处理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时还带来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