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山石窟彩塑的修复保护
发布时间 2014-08-31 浏览 51561 次

天梯山石窟即凉州石窟,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采取运用传统的修复方法,对其中的一尊彩塑进行了抢救性修复保护。对彩塑断裂缝隙处先进行“注水法”处理,后采用灌浆分层填充修复,掺入聚醋酸乙烯乳液、糯米汁作为胶结剂,并选用5%Paraloid B72对未处理残损部位表面采取渗透加固及封护保护。修复效果令人满意,此方法可用于其它泥质文物修复。

天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因开凿于距武威城南约60公里处的天梯山而得名。现有学者考证,该石窟即为《法苑珠林》等文献所记载的凉州石窟;同时在对天梯山石窟4窟和新编18窟考古中已发现北凉时期的壁画作品,为进一步证实天梯山石窟即为北凉王沮渠蒙逊所开凿的凉州石窟提供了直接依据。由此说明,天梯山石窟在我国的佛教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十年代初,因当地修建黄羊河水库,为保护该石窟文物,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敦煌研究院和甘肃省博物馆对天梯山石窟部分文物实施异地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天梯山石窟现存洞窟18个,除13窟七身造像为石胎泥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