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在全省已有的旅游管理专业中,开设茶文化课程。通过培训班、研讨会、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在职人员从事茶文化旅游基本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培训。同时在现有的茶学、茶文化和茶艺专业中开设茶文化旅游课程,让学员充分了解和掌握旅游的相关知识与服务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几乎所有大专院校都没有茶文化专业,调查结果表明,较高素质的茶文化专业人才相当缺乏。目前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出发,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开设了茶文化专业。多层次办学体现在既有普通高校教育系列又要有高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的主要思路是:①确立“面向旅游业,做大茶文章”的办学定位。根据茶文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该专业的建设是以强化专业技能教育为导向,各科教学以实践技能为主体的办学路径。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和一技之长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培养,在课时分配上加大技能操作课时的比重,力求在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上创新。③以地方对茶文化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相关人才动向的社会调查,致力于茶文化优秀特色人才的培养,使茶文化专业的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④加大茶叶审评、茶叶制作、茶叶冲泡、古筝、音乐、茶文化表演等课程课时的比重。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茶叶基础知识,而且要会识别各种茶叶,会动手制作各种茶叶,会表演各种茶叶冲泡技艺,会管理茶馆、茶楼,使学生既具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又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力。⑤进行茶文化教学方法实效与示范成果推广。
(五)加强省内茶景区与省外景区的合作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江西主要的旅游目标客户。这几大城市群本身都是都市旅游型的城市,江西高品位的“绿色”旅游对这些游客极具渗透力。江西旅游产业必须善于造势,善于抓住机遇,早日参与沪、苏、浙的旅游经济区域网络,并且打通与粤、港、澳旅游组织的关系。我们既要目光向内,发掘潜能,矢志不渝地做强绿色旅游,打响江西茶文化旅游品牌;又要针对周边不同状况,善于抓住不同的市场机遇,打破地域界限,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总结
作为中国长三角的后花园,文化及历史底蕴深远的赣鄱大地,茶文化在江西默默地传播了千年。“寒夜客耒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新世纪应有的思维,传统茶产业及茶文化应通过与旅游产业经济的紧密合作,实现茶文化的弘扬及旅游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