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堆发酵)
方舟子先生与卓克老师一贯传播科学思维,我斗胆与两位老师探讨一下科学思维。
方舟子先生在今日头条发表的《全面反驳为普洱茶站台的“专家”们》文章后面,列出了用来支持其观点的7篇论文目录。其论文1与论文2,论文7,都是对市场上湿仓茶的调研,全部采样都来自湿仓茶,所以,全部检出黄曲霉素并不奇怪,超标率约13.2%,我国茶叶没有规定检测黄曲霉素的标准,所谓超标是参照我国小麦的黄曲霉素标准来类比的。两位老师均认为黄曲霉素属于强致癌物质,不用讨论剂量,无论检出多少都是不行的。用两位老师科普给我的科学思维来考虑的话,我觉得还是要谈剂量。不谈剂量虽然不能算是耍流氓,但应该算是不怎么科学地思维啦。如果不谈剂量,试问我们市场上的哪一份茶样是没有农残、没有重金属的啊?从黄曲霉素的角度来看长期贮存的普洱茶的风险大,应该少喝或不喝。从农残与重金属的方面来考虑,除云南的乔木大树百年千年古树(云南的这些茶树生态环境特别好)外,其他茶风险都大,应该少喝或者不喝。这不就顶牛啦吗,到底喝什么茶呢?还是像卓克老师那样什么茶都不喝,反正不象吃饭那样是没办法躲不开的嘛,茶不喝又不会死。世界上应该还是有许多民族一辈子都不知道茶为何物的嘛,就在我们的身边不是还有许多像卓克老师这样的不喝茶的人嘛。我们这些爱好喝茶的人能接受不喝茶的现实吗?或者愿意接受黄曲霉素的风险,还是偏向接受农残与重金属的风险呢?或者只有一条出路,接受云南的乔木大树百年千年古树生产的不长期贮存的茶品。因为,它既少有农残与重金属的风险,也少有黄曲霉素的风险。
(干仓存放)
有一个干仓派与湿仓派的经典对话,大家看看怎么解?
干仓派:您推销这些有霉味的老茶,怎么还要在店门口挂一个“纯干仓存放”的牌子呢?
湿仓派一脸讪笑,无言以对。少倾,回过神来。
湿仓派:我们天天喝这样的老茶,又没见哪个喝死掉?港台的政府不比内地的政府更要作为一点吗?港台政府都不问,你们出来唠叨,算个什么事啊?
干仓派一脸讪笑。
两位老师,闽粤港台东南亚都是湿仓派的根据地。你们有没有什么数据,说明这些地区的什么流行病与饮用湿仓茶有正相关呢?如果暂时还没有,我们又怎么应对湿仓派的反诘呢?
两位老师,可不可以这样解释,贮存不当的普洱茶与严重霉变的湿仓茶,虽然都检出黄曲霉素,13.2%的还超标,但是,因为黄曲霉素不溶于水,所以,真正摄入人体的更少,并未有明显的致病致癌效果。马鞍山一例的黑锅扣在普洱茶的头上,是不是有点过于孤立。江苏卫视报到的“吃辣条造成急性肝衰竭的小朋友”可否深入调查其家人是否饮用湿仓茶,是否食用臭豆腐,是否食用日本纳豆,小朋友或许几口茶汤就中招?科学的思维允许我们这样简单的归因吗?
方舟子先生所列的论文4,5,6三篇,黄曲霉素都是间有检出,尚属正常。方舟子先生所列的论文3:Developmentof an HPLC-based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Aflatoxins in Pu-erh Te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Properties, 18:842–848, 2015
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徐昆龙实验室的论文,抽查了云南5个地区15家茶厂的生普和熟普各1份样品,共30份样品,用酶联免疫法全都查出黄曲霉素,用HPLC法绝大部分查出黄曲霉素。
为什么HPLC法的数据被模糊掉,检出多少?超标多少?这算是什么科学思维方法吗?
我们又来与两位老师商榷一下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理念”吧。普洱茶的这个越陈越香的理念,具体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已经很难追溯了。应该是类似民主投票产生的结果,怎么讲呢?比方说我们今天有10个人围桌品茶,品两款茶,第一款是今年的新茶,第二款是干仓存放十年以上的老茶,而且两款茶产地相同。品完大家打分,大部分的人都会偏爱老茶。无数场品茶会的打分,都得到类似的结果。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理念就这样形成了。不饮用普洱茶的人当然难以体会这个越陈越香的理念。这个越陈越香的理念只能是普洱茶的爱好者说了算,喝其他茶的人在旁边说三道四,没有意义嘛。不认可这个理念的人,你不要参与就行了嘛。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理念越做越大,感染了其他的许多茶种,近年来“老白茶”“老观音”“老乌龙”“老红茶”“老绿茶”不断涌现,这是好事。只要你是干仓贮存,茶的品质就没有变坏的理由。那么,“老”到什么程度是个终点呢?不知道。这个“越陈越香”的理念刚刚开始,什么时候检测出致病致癌物质,什么时候就是“老”的终点。
顺便在谈一谈普洱茶保质期的问题,两位老师都提到国家只给5种产品开出了“直到永久”的保质期。国家也给普洱茶的保质期发了一张“直到永久”的通行证,这是在普洱茶的产品标准里载明了的。上面我们才讨论过,我建议给所有茶种的保质期都发“直到永久”的通行证。只要是干仓贮存,看不出茶叶什么时候会过期。应该是什么时候能检出致病致癌物质,什么时候就保质到期。
我为什么尊两位老师是科普牛人呢?因为,两位老师的音频节目我基本上期期必听,我对两位老师是非常佩服的。两位老师的观点我95%以上都是支持的。比如说卓克老师质疑的“普洱茶树龄越大,茶越好喝”的理念。我同样也是质疑的。因为,这个理念没有原理支撑。某个地方的茶叶好喝,那么,大树的好喝,小树的也好喝。某个地方的茶叶难喝,那么,大树的难喝,小树的也难喝。
(老生茶冲泡)
两位老师中我比较喜欢卓老师,比较平和,宽容大度。方老师就比较尖刻,很多期的节目里火药味好浓。这次关于普洱茶的事件,很多人都认为方老师的幕后有黑手。我是听了方老师许多音频的,我认为方老师没有幕后,更没有黑手。方老师就是嫉恶如仇一点。
最后,热烈欢迎两位老师来云南旅游,我用云南最好的茶叶招待你们,我们一起来商榷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附录:
1.“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 2017-08-01 11:08 来源:方舟子
http://www.sohu.com/a/161380399_219952
2.“全面反驳为普洱茶站台的“专家”们” 2017-09-26 方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