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徐昆龙实验室的论文,抽查了云南5个地区15家茶厂的生普和熟普各1份样品,共30份样品,用酶联免疫法全都查出黄曲霉素,用HPLC法绝大部分查出黄曲霉素。
为什么HPLC法的数据被模糊掉,检出多少?超标多少?这算是什么科学思维方法吗?
我们又来与两位老师商榷一下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理念”吧。普洱茶的这个越陈越香的理念,具体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已经很难追溯了。应该是类似民主投票产生的结果,怎么讲呢?比方说我们今天有10个人围桌品茶,品两款茶,第一款是今年的新茶,第二款是干仓存放十年以上的老茶,而且两款茶产地相同。品完大家打分,大部分的人都会偏爱老茶。无数场品茶会的打分,都得到类似的结果。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理念就这样形成了。不饮用普洱茶的人当然难以体会这个越陈越香的理念。这个越陈越香的理念只能是普洱茶的爱好者说了算,喝其他茶的人在旁边说三道四,没有意义嘛。不认可这个理念的人,你不要参与就行了嘛。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理念越做越大,感染了其他的许多茶种,近年来“老白茶”“老观音”“老乌龙”“老红茶”“老绿茶”不断涌现,这是好事。只要你是干仓贮存,茶的品质就没有变坏的理由。那么,“老”到什么程度是个终点呢?不知道。这个“越陈越香”的理念刚刚开始,什么时候检测出致病致癌物质,什么时候就是“老”的终点。
顺便在谈一谈普洱茶保质期的问题,两位老师都提到国家只给5种产品开出了“直到永久”的保质期。国家也给普洱茶的保质期发了一张“直到永久”的通行证,这是在普洱茶的产品标准里载明了的。上面我们才讨论过,我建议给所有茶种的保质期都发“直到永久”的通行证。只要是干仓贮存,看不出茶叶什么时候会过期。应该是什么时候能检出致病致癌物质,什么时候就保质到期。
我为什么尊两位老师是科普牛人呢?因为,两位老师的音频节目我基本上期期必听,我对两位老师是非常佩服的。两位老师的观点我95%以上都是支持的。比如说卓克老师质疑的“普洱茶树龄越大,茶越好喝”的理念。我同样也是质疑的。因为,这个理念没有原理支撑。某个地方的茶叶好喝,那么,大树的好喝,小树的也好喝。某个地方的茶叶难喝,那么,大树的难喝,小树的也难喝。
(老生茶冲泡)
两位老师中我比较喜欢卓老师,比较平和,宽容大度。方老师就比较尖刻,很多期的节目里火药味好浓。这次关于普洱茶的事件,很多人都认为方老师的幕后有黑手。我是听了方老师许多音频的,我认为方老师没有幕后,更没有黑手。方老师就是嫉恶如仇一点。
最后,热烈欢迎两位老师来云南旅游,我用云南最好的茶叶招待你们,我们一起来商榷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附录:
1.“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 2017-08-01 11:08 来源:方舟子
http://www.sohu.com/a/161380399_219952
2.“全面反驳为普洱茶站台的“专家”们” 2017-09-26 方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