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领导认为,科学普洱,是蕴含科学内涵和科学精神的普洱茶高层次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是将传统概念的普洱茶,经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使其功效进一步明确、工艺进一步改进、产业进一步升级。
科学普洱行动计划,以创新的理念和敏锐的意识,为历久弥新的普洱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普洱市提出的《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被列入云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获得省政府1亿元科研经费的支持(计划连续投入五年,每年2000万元)。100多名国内外生物技术专业博士参加该项计划,已申请了23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通过引进天津天士力集团,积极转化科技成果开发出了系列普洱茶新产品。
2009年8月,“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系列产品在香港首次面市,宣告了科学普洱时代的正式来临。
“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一上市即出现了供不应求、市场脱销的热销局面,再次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普洱茶旋风。便捷性、安全性、功效性,是业界公认的普洱茶未来发展走向,也是“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迅速走俏市场的关键。
普洱茶产业在阵痛中突围,在突围后图新图强。
“历史的积淀、市场的呼唤、茶农致富的愿望汇集成了我们强势推进普洱茶产业的强大动力。”面对普洱茶产业的又一个发展机遇,普洱市领导体会到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设生态茶园提升第一车间
一个千亿产值的茶产业,离不开优质的原料基地。
能不能把普洱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融入到每一片小小的茶叶之中?能不能使普洱市的茶叶都能达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
今年的1月底,普洱市组织召开了“普洱市生态茶园规划建设暨产业化推进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和普洱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赴会,这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积极为普洱茶发展建言献策。
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是普洱市茶园建设的目标。
“落后形成了被动的保护,富裕造成了人为的破坏”,普洱市领导对于普洱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茶园的生态环境有着清醒的认识。
普洱市决定,充分发挥普洱地处北回归线、热带雨林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茶园建设理念,变革以往满山遍野、整齐划一的现代茶园建设模式,在全国率先推行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茶园建设,生产出具有浓郁普洱特色的生态优质原料,全面提升普洱茶叶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今年起,三年内将全市136万亩现代茶园全部改造成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茶园,为打造普洱茶叶的品牌优势打牢原料基础。
“如果生态能后退50、60年,我们的茶园环境、产业就能前进50、60年。生态茶园就是在未来,为今天被钢铁、黑烟、疾病、焦虑、繁忙所困扰的世人造一个宁静的港湾,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憩息的一个精神家园。”在普洱市领导的理想中,普洱市的茶园不仅能产出优质的茶叶,而且可以成为一片精神高地。
搭建崭新平台创新组织形式
普洱市有100多万茶农,科学普洱的发展为他们带来了增收的希望。
但是,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普洱市茶叶生产集约化水平低,茶叶数量、质量稳定性差,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茶农的增收。
在推进科学普洱发展中,普洱市提出了创新产业发展理念,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加快茶产业发展。
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以茶叶基地为载体、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为关键、以创新生产组织形势为突破口的现代茶叶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动传统的茶叶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零星分散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带动全市茶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
创新生产组织形式。通过探索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村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分散经营的“单兵作战”的茶农联合起来,向规模较大、效益显著、集中生产经营的“集团作战”转变。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扶持政策,计划用两年的时间,组建覆盖全市茶区的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和茶农组织化程度的同时,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率、到位率,进而规范茶园管理。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