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金铜佛像的造型品类之四
发布时间 2018-09-13 浏览 50186 次
怒相”化身,也作为本尊修习的对象,和“金刚”是一回事,只是译法不同而已。香港佳士得这尊“明王”三首、三眼、八臂、结“降三世印”,这些都不足以断定它是否属于“大威德明王”。但尊格的不定丝毫无损于他的价值,它的身姿呈俯身向下状,身缠无数小蛇,足踏法轮,底座涌现无数水波,这些都不是作为密宗休习所用的标准仪轨,在明代宫廷佛像中难得一见的,尤其尺寸高达1米,威武雄健,用笔墨形容他都觉得有些词穷了。本尊为方便携带修习,他的金铜佛像一般不大,都在20厘米左右,很少有超过50厘米的,这尊能超过1米,确实罕见。前面文章中提到过,首都博物馆藏传佛像专家黄春和先生判定他为永乐所作,认为如果有“大明永乐年施”的款识,价位还会更高。不过这样一件珍品,空前无疑,虽谈不上绝后,但也很难有其他佛像可以超越了。

  大威德金刚在市场上的本尊佛像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市场影响力也越来越高。大威德金刚,也称作“大威德明王”或者“六足尊明王”、“怖畏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忿怒相”化身,无上瑜伽部父续修习的重要本尊,也是格鲁派修习的基本对象。清代,自宗喀巴之后,格鲁派(黄教)在西藏开始大行其道,最终取得“政教合一”的统治地位。大威德金刚在清代便被广泛铸造,宫廷造像也数量惊人,尤其是在乾隆时期。大威德金刚想的标准仪轨是“双身像”,主尊于胸前拥抱明妃,明妃左手托颅碗,右手持月刀,右足踏动物,左足勾于主尊腰间,主尊正面为大牛头相,,三层九头,最顶端为文殊菩萨“寂静相”,三十四臂,十六足,背光为一巨大火焰。因为教义要求,大威德金刚像的铸造极为繁复,北京翰海公司2004年秋拍成交了三尊大威德金刚像,其中一尊成交价为24万元,具有“鎏肉不鎏衣”的清乾隆宫廷风格,以23.6厘米的尺寸来看,这个价格已经不低了。而今年春拍时翰海公司更以55万元高价拍出了一尊清乾隆大威德金刚鎏金铜佛像。

  空行母的地位相当重要。藏传佛教中女性神祗数目众多,而修持藏密中的任何一种法门,都必须先修空行母瑜伽法门,获得大乐实证后,再续修本尊才能极易成功。因此她的造像也就流行开来。需要注意的是佛母、明妃、空行母虽然名称不同,但实质一致,区别只是在各自的职业侧重而已。佛母一般在寺庙中置于佛陀的顶端,作为“顶尊”供奉,明妃作为明王、金刚的伴侣,空行母就是独立的本尊了。狮面空行母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品种,手托颅碗,发成狮须直竖,以立像为主,宫廷作空行母不多,但市面上的民间作空行母都普遍受宫廷造像风格影响,在头冠、璎珞、面相、身姿上越接近宫廷风格,价值越高。天津文物公司在2004年秋拍中上拍的一尊明代披甲空行母像,题材少见,以35万元成交,已经是这一类型佛像的最高价了。

  佛母中则以大白伞盖佛母市场最好,此像头顶的白伞为藏传佛教八吉祥之一。如果该佛母的伞盖尚存,那就价值极高了。天津文物公司在今年秋拍推出的清铜鎏金大白伞盖佛母像,因为右手当胸持的伞盖不见,虽整体造型简洁,头冠装饰漂亮,38.5厘米的尺寸也不小,但25.3万元不高的成交价还是说明了伞盖对她价值的影响。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