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福娃"纪念章全国发行
下一主题:中国古代酒器——觥
目前国内学者大体上就玉文化的研究范畴取得一致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玉器发展史;对玉器多重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生产工具、祭器、装饰品、权利、等级的标志、殓葬、吉祥物、德行操守的象征、美好事物的代名词、药物等;对玉器生产制度的研究和玉器学术史的研究等。对佛教文化的研究也进行的很深入,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佛学。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两种重要组成部分的相互影响,目前的研究还很有限。本文不揣浅陋,对中国玉文化和中国佛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作一些初步的探讨,祈正于方家。
二.玉文化在佛教汉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时代,经过几百年传播和发展,佛教与中国文化密切结合,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特殊精神面貌,即中国化的佛教。随着中国文化与友好邻国的交往,又传到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区,这种佛教文化交流,起着联系中外民族文化纽带的作用。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与文学、艺术(包括音乐、建筑、雕塑)哲学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在宗教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并也在不断影响着这些因素。研究宗教,要有众多学科的配合,才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上,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体系,呈现出了可谓中国的气象和特质,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在组成部分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一直影响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