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洗茶” 至关紧要
发布时间 2010-04-20 浏览 50425 次
。尤其是日本继欧盟对输入中国茶以农药残留问题而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找到所需的借口。也使中国乌龙茶输往日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减少。其实,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炒青、揉捻、烘培、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质、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过入沸水即注水即倒掉,或用“刮未淋盖,”迅即去除。这第一泡茶操作,主要是进行温、润、泡,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享受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

第一泡的有效成份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对人体健康和享受茶的美味均有益。根据经验,茶的有效成份在第一泡后三秒钟即开始浸出,若缓慢倒掉茶水(超过三秒钟),茶中有效成份就会大量损失,所以要快倒,这点是很重要的。我的意见是将“洗茶”一词改为“温茶”为宜。乌龙茶的赋香物质丰富,其香气化合物以中、高沸点居多,低沸点芳香成份相对少些,因此宜用沸水冲泡,以求上佳的品茗效果。在“洗茶”问题上不仅是泡茶术语的更改,在操作上也须作相应如上所述的改动、调适。

天福茶博物院院长阮逸明博士同意我修正“洗茶”的论证,提出改“洗茶”为“温润泡”,与“温茶”含义比较接近。至于还有提出改为“浸茶、润茶”我认为不大适宜,并愿与广大茶人共同商榷。

现在有个别人对“洗茶”的术语和“洗茶”的操作,流露出依依不舍之心,他认为:“洗茶”是在工夫茶中似乎是不可少的环节,或者说是传统习惯,暂时仍难予改革或取舍。但所用“洗茶”一词则有改称“润茶”或其它称谓之必要。因为“洗”既含有干净之意,也含有不干净之意,所谓干净,是指洗过以后必然干净,但是既然要洗,也表示这茶是不够干净的。须知传统习惯有好的或不好的,我们对不好的传统习惯、陋习“洗茶”,况且,它也明显降低了国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我国茶叶流通和出口的隐患。如今还有什么难予改革或取舍呢?至于上述所谓“洗”既含有干净也含有不干净之意,此说在观点、逻辑上模糊不清,实在令人费解。

我对“洗茶”存疑多年,2002年底访问日本归来后,决定提出自己的上述新观点,我的有关文章,已被国内七种以上的茶叶报刊和国内大报《羊城晚报》(2004— 1—26B2)登出。并先后获得了中国茶业泰斗张天福教授、中国茶业界首位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启坤研究员、浙江大学茶学博士生导师童启庆教授、台湾张天福茶博物院院长阮逸明博士、福建武夷山市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姚月明高级农艺师、茶叶考古专家江西上饶茶厂吕维新高级工程师,以及有“单丛茶状元”誉称的原广东省潮州市茶叶公司黄瑞光技师、经理等专家的普遍认同和赞许,日本最大的茶艺馆——游茶馆代表藤川真纪子、副代表李德义说,他们在看到我的“商榷洗茶”论文后,已改掉“洗茶”的术语和操作,消除“洗茶”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