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币种同期并用于宋
铁钱自汉五铢始,至两宋达到鼎盛期。时四川铜少铁多,历来铁钱铸量颇丰,而陕西等地铜铁钱并用,存世也不少。行用中,一般小额交易用铁钱,大额交易用铜钱。其比值为“旧用铁钱千易铜钱四百”,到太平兴国年间比值增至10铁比1铜,黑市比值竟高达14:1.以10:1计算,1小铜钱重1钱,每贯重6.5斤,按同值铁钱每贯应重65斤,显然不便交易。故“蜀人以铁钱重,私为文券,谓之交子,以便交易”。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出现最早的纸币,即四川交子,用以代替铁钱进行交易。时间长了,发生许多问题,遂于天圣元年(1023年),十一月朝廷置益州交子务,从此纸币由16家富户民办改由宋廷官办。1024年3月,官办交子正式发行,规定每三年一界,每界发行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其面额分一贯至五十贯十等。但宋代纸币实物现未发现,仅存铜质钞版二件,一件是南宋“行在会子库”钞版,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件北宋钞版流至海外。
除铜、铁钱纸币外,南宋还铸行铜、铅两类钱牌,铜牌面值为贰佰文、叁佰文、伍百文;铅牌面值为壹拾文、贰拾文、肆拾文。此牌开创我国古代以金属铸币代表纸币之先河。其兑换方法如:铜牌“贰佰”文换纸币“二百文”,当铜钱154文足,换言之,每“佰文”铜牌当铜钱77文足,可按比率根据实情或增或减。另有锡母、铁母、铜则、版曹钱、沙毛钱、纲钱、金叶子、银会子等。两宋货币,金银并提,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制定《伪黄金律》,这是两汉以来政府第一次视黄金为法定货币。而银质货币地位后来居上。宋代金银开采也具一定规模,皇 年间岁得金1.5万余两、银22万两,政府常以金银铸钱,如金质宣和背陕、银质政和钱等。金人攻灭北宋时,曾强掠金1000万锭、银2000万锭之多,可见金、银货币量大用广。宋的盐钞、茶引及僧道度牒等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货币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