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三礼玉论”(一)
发布时间 2020-04-01 浏览 51927 次
令。须知,无论是前文所说的瑞信,还是这里所说的首服,甚至后文将要介绍的葬、祭、婚、仪等宫廷用具,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规矩和禁令都是十分的严格,是万万差错不得的。若稍有错讹,便构成“信逾”之罪,那是要杀头和灭族的。

为什么说管理冠冕首服的官府是管玉机构?我们从上面引用的《周礼》原文就可深知了。古代玉者的冠冕前后都悬挂玉珠串,古称为旒。旒所串的玉珠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玉色,也须用五色丝线串就。每串称为一旅,每旅十二粒玉珠,每株间隔一寸,这也称为一就或一旒。自天子算起往下排列,共有五种冠冕,主要以施的多寡来区分。等级最高的叫充冕,有十二旒,为天子专用。以每施十二粒计,前后共二十四流,应用玉珠288粒。天子以下往后推之,诸侯及卿大夫首服等级为绔冕九旅,用玉珠216粒;毳冕七脖,用玉珠168粒;佛冕五旅,用玉珠120粒;玄冕三旅,用玉珠72粒。除了十二沈玉珠而外,冠冕还须用专门的玉实束发固定、用红色的丝绳系冠。当然,除了这些,还必定有其他玉石和宝石镶嵌于冠冕之,这一顶冠帽的份量是相当重的。至于诸侯的冠帽,不但只有九旅,而旦丝绳只有三色,所使用的玉珠也只能是级别较低的报玉制成,要明显的低于天子。而且,诸侯还必须使用玉的耳塞,表示惟玉命是从,只听命于玉者,不对听任何不合法度之音,这就是玉琅。天子所戴的皮帽也须用玉来装饰。通常每顶皮帽需十二片皮革拼缝而成,帽子上也就留下了十二条缝,这就是引文“会五采玉’中所说的“会”。在这十二条皮缝之上,也分别装饰十二串五彩玉镇,每串也是十二粒,犹如十二丑跷。玉串在皮缝处打结固定,这个结就叫“琅”,镇下四周还要用象牙镶嵌装饰,可见天鉴子的一顶皮帽也确实非同凡响。诸侯及卿大正夫以下当各以其贵贱等级依此类推。至于“并而加环理”之说,那是丧礼用之,经是麻做的丧带。

我们从上述文字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弁师团是执掌天子及公侯人等的冠带,但这冠带是以玉为主体,是权力、等级的标志和象征,古代冠冕用玉之多是相当惊人的。我们根据弁师所掌握的玉石品种、数量及其性质,将其列为管玉的政治机构,应无大的差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