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三礼玉论”(一)
发布时间 2020-04-01 浏览 51923 次
顶冠帽的份量是相当重的。至于诸侯的冠帽,不但只有九旅,而旦丝绳只有三色,所使用的玉珠也只能是级别较低的报玉制成,要明显的低于天子。而且,诸侯还必须使用玉的耳塞,表示惟玉命是从,只听命于玉者,不对听任何不合法度之音,这就是玉琅。天子所戴的皮帽也须用玉来装饰。通常每顶皮帽需十二片皮革拼缝而成,帽子上也就留下了十二条缝,这就是引文“会五采玉’中所说的“会”。在这十二条皮缝之上,也分别装饰十二串五彩玉镇,每串也是十二粒,犹如十二丑跷。玉串在皮缝处打结固定,这个结就叫“琅”,镇下四周还要用象牙镶嵌装饰,可见天鉴子的一顶皮帽也确实非同凡响。诸侯及卿大正夫以下当各以其贵贱等级依此类推。至于“并而加环理”之说,那是丧礼用之,经是麻做的丧带。

我们从上述文字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弁师团是执掌天子及公侯人等的冠带,但这冠带是以玉为主体,是权力、等级的标志和象征,古代冠冕用玉之多是相当惊人的。我们根据弁师所掌握的玉石品种、数量及其性质,将其列为管玉的政治机构,应无大的差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