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说到底是一块玉版削去一角,形式是如此的简单,却包含着这么多的深意。
⑤琥
根据《周礼》的规定,琥专用来祭祀西方之神的祭器,必须用白色玉材雕刻而成,但对尺寸形制没有做出严格的规定。倒是《周礼正义》在解释六器时曾有这样一个说法:“白玻以玉,长九寸,广五寸,刻伏虎形,高三寸。”刻玉为虎形,这是肯定的,否则就不会叫摇了。在六器中唯有晓是仿生形玉器。
白琥是专用性的礼神玉器,其他任何古代琥形象生玉器都不能替代摇的功能。儒家以捞之威猛来象征深秋之肃杀,向西方之神致敬,表达虔诚之功。根据古代传说,虎是西方氏族的远古图腾,自当演变为西方之神。
⑥璜
六器之根规定为玄璜,是专用于礼敬北方之神的祭玉,在六器中排列于第六位。玄者黑也,此横必须以黑色玉制成,其他包玉琢成之璜则不能具有此种功用。
璜的形制相当于环的一部分。关于璜的形制来源大致有四种说法:其一是半璧说,源于《周礼》郑氏注:“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惟天半见。”郑氏注解把破的半弧形状比喻成茫茫太空与大地相交。在夭、地的尽头,半圆形的天穹与地面相接,仿佛为玉坡的形意。我们相信这一说的来源是古人从地平线的现象得到启发,继而产生了璜的形象意识。其二是半宫说,是从簧的意思中引申而来。簧和演是一个意思,指积水池。古代在修筑城池的时候,都要沿着城墙的外围挖一条护城河,河岸线的两边构成一圈璧的形状。但这是天子城池的标准,诸侯的城池不得超过天子的规璜,护城河不能全部连通构成整圆,只允许以东、西两门为界限,从南半部通水。这样水面形成了一个半弧,称为半宫,璜之形制是由演——半宫而来。其三是彩虹说,认为璜的造型是古人璜仿彩虹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古人不了解彩虹的科学原理,把它当成是一个异常美丽的天上神物,正从天空垂于河川,在俯首饮水,于是受到了启发而创制了摸。其四是神龟说,认为古人是仿造龟甲的侧面形象而产生根的。这一说的道理是:玄珍是礼北方之玉,而古代传说中北方之神是玄武,玄武者鸟龟也。在上古时代,龟被认为是微、凤、龟、龙“四灵”之一,具有未卜先知的神灵。在夏、商、周三代及此之前,龟是国之重宝,是万万亵读不得的。国家的重大事件都要卜龟,求智于龟灵,仿龟而制碘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无论上述四种说法孰是孰非,但换是一种弧形玉器是没有疑义的,出土的众多玉璜也证明了这一点。整圆为璧,璧象征着天。半圆为珍,璜只能象征着半边天。因而,玉珍无论是在等级、威严、神验、权柄等等方面,都只能为天之半,并以此附会严冬收藏。当万物都已凋零之时,岂非只有一半的生机。不过,真正如半璧的璜还真不多见,所见之璃大多没有璧的一半,而仅仅是璧的一小部分而已。
⑦六瑞之圭
六瑞之圭指的是镇圭、桓圭、信圭、躬圭,是天子和公、侯、伯三等高级职官的瑞信之物,也可以说是不同阶级和职权的标志,所以也称之为“命圭”,是任命之圭或天命之圭的意思。此四圭的形制和六器中礼敬东方之神的青圭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仅在于两点,一是礼神之青圭严格规定必须用青色玉雕琢而成,而四圭就无玉色的规定;另一点是六器之青圭无尺寸规定,而六瑞之四圭因其本身即为等级之标志,是天子为诸侯及朝臣封爵所赐,因此在规格上便有了三方面的变化。第一是在尺寸上有了大、小的区分。第二是在形制上增加了新的寓意。第三是增加了装饰物——缥藉。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根据《周礼》的原文来加以解释和论证。
《周礼"典瑞》又曰:“玉晋大圭,执镇圭,缥箱五彩五就以朝曰。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掉皆三彩三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玉。”
首先说镇圭。镇圭的长度规定为一尺二寸,这无异议。其所以名为镇圭,取其安镇天下、威震四方之意。故而镇圭就不是长方玉版一块,而是把上部削为尖首,像高山之形,比喻其为天下至尊,世间万物皆俯首其脚下。镇圭中间有一个圆洞,表示天子为政不偏不倚,方正于天下。《周礼》中称之为“天子圭中必”。按周制的说法,公、侯、怕只手执命圭一块,而天子除手执镇圭而外,腰间还有一圭,长三尺,中间部位削薄,首为锥头形。晋为纪绅之意,纪者插也,绅是帝玉腰间所佩的大带。玉晋大奎说的是帝玉将大圭插在腰围大带之间。博藉指的丝绳。五彩是五种色彩,用五彩丝绳在镇圭上缠绕五道,这就叫作锻藉五彩五就。天子在重大的国事场合之下,腰插大圭,手扒掉藉镇圭,其风采自是与众不同。使用掉藉的目的,一是通过装饰手段美化和突出其地位,二是在礼宾场合或祭典活动中防止发生玉圭碰撞、失落或损伤。古人对玉非常重视,用玉如此之慎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