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人文矿物思想的萌芽
发布时间 2020-09-13 浏览 48865 次
石、玉石和化石,真正的矿物只有17种,可贵的是还列举了100多处产地,还把几十种矿物划分为金、石、玉、垩(土)四大类,实在难能可贵。

  古国玉石启文明。中华民族文明伊始,就和玉石文化结了缘。千百年来,人们识玉、赏玉、品玉、藏玉、颂玉之风,源远流长,长盛不衰,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传统文化——玉石文化。以玉石为媒介的神话故事、文学作品、科学著作及诗画等不胜枚举。

  凡自然产生的质地细腻、坚韧,光泽润,颜色美,形态奇异,由单一矿物构成或多种矿物的致密集合体,又能达到一定硬度和工艺要求的岩石均称为“玉”。如软玉、翡翠、蛇纹石玉等,古时有把玛瑙、绿松石,甚至萤石、滑石也当成玉的,这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良渚文化时期有软玉制作的玉琮和玉璧,以和阗玉最好最著名。而红山文化时期蛇纹石玉和玉器数量较多,起码说明当时并不稀有。翡翠本来产自缅甸,自清乾隆起一直通过云南到北京集散,形成了固定的地域性的流通文化;至今缅甸人要翡翠,不是就地取材,而是到北京寻购。

  “玉”在古人眼中不仅是珍贵稀少的美石,也是神秘沟通天地鬼神的灵异之物,因而在赏玉过程中,始终遵循“首德次符”的原则,即首先重视玉的质量,认真辨别真假,其次才观察玉的色彩和外观。古人相玉,既有特定的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的文化属性和复合概念值得我们借鉴。古人强调玉的文化属性,也是来源玉特有的“温润莹泽”的自然属性,并赋予人文道德观念。《礼记聘义》记载孔子总结的“玉德”,可谓全面深刻,需要我们重新认真领会。

  今天我们倡导“人文矿物”这个新概念,就是在新形势下,对矿物的双重属性和人文传统精神很好地继承与发扬,二者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固有的特性,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玉的外表温润而其性至刚至坚,阴阳协调,刚柔相济,是古人也是现代人人文理念最好的物质载体。人与自然的合谐统一,天人合一,热爱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正逐渐成为我们时代的新风尚。大自然是有足够耐心的,如果人类长期不能善待,那会遭报应的。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