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论中国和田玉文化(二)
发布时间 2021-03-23 浏览 49399 次
值理解最深的人,也是最早推销的人。如《山海经.卷二.西山经》记,鲞山、钟山所出“瑾瑜之玉,坚栗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留下了古羌人对昆仑山玉的观祭和认识上的重要信息,涉及其肌理、质地、光亮、色彩等玉审美的四个特点,以今天矿物学和玉美学角度来评论也是令人折服的,也为儒家以玉比德提供了重要的观点和指导思想。春秋时期以孔丘为尊师的儒家是一个崇玉爱玉的文人集团,对昆山玉有着深刻理解,并从美学、伦理、哲学等角度阐发其外在特点、内涵精髓。其中涉及玉美学的至少有“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孚尹旁达”等关于和田玉质地、光泽、色彩等方面的美观问题.还谈到玉之音响美。此外,管子九德、荀子七德等玉德学说也都涉及到玉美学问题,在此不一一列举。西汉刘向六德说指出美与德的关系,他主张玉有六美,由六美演进为六德,先有美而后生德,即德由美所派生出来的,德是美之升华。刘向所云玉美与玉德的关系对我们研究玉美与玉神的关系亦颇有启发。理应承认和田玉之美不仅是其玉文化的基石,还是其神灵论和玉德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离开和田玉之美则无从谈起和田玉玉文化,及其神灵论,德行论等理论支拄。玉在远古人心目中是最美的一种石头,巫觋便抓住玉由供人器用和服佩之功能,从而上升为神灵的食物,如“鲞山……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瑾瑜之玉为良……天地鬼神,是食是飨”这就是说巫觋提出:黄帝食玉膏,天地鬼神食瑾瑜,这就是所谓的巫以玉事神的基本论点及其主要内涵。也就是说事神的第一要义就是给神灵供献玉膏和瑾瑜等食物,这是最彻底的唯物论的解释,是远古人所认识到的基本生存规律——“饮食男女”,这种来自生活来自群体的又涂上一层带有神秘色彩的生动说法毫无障碍地为血缘群体的成员所接受并尊奉为事神的信条,我认为可以肯定地说玉之美是衍生事神之举的土壤。这是玉之美的第一次转换,发生在史前时期,至迟出现于考古学上的兴隆洼文化时期;以玉比德是玉之美的第二次转换,很可能最早出现于周初,完成于春秋儒家学派。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