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泛论中国和田玉文化(
下一主题:鎏金铜佛像断代与鉴定
这种玉石分化过程从文献记载中亦可找到其蛛丝马迹。据查,历史上被筛选过的玉料大至不下一百余种,如《山海经》记有玉、白玉的产地及玉山共149处;据《康熙字典》,仅玉名就有135种,另有美玉(名)2、玉18、美玉18,总计173种,已超过《山海经》所记的玉产地数目。在筛选过程中,绝大部分已被淘汰,留到20世纪50年代已很少,只有和田玉、岫岩玉、南阳玉、翡翠等几种玉材,而后三种玉均因和田玉玉材不足,乘虚而入才得以开发。
翡翠的情况比较特殊,从17世纪中期自云南进入京师,当时并不为士庶所认识,也不值钱,到了乾隆晚期才慢慢升值。这不是偶然的,也是经过了市场的筛选,譬如水头、种、艳绿是和田玉所不具备的,于是为一部分富人尤其是太太、小姐们所偏爱,才得以抬高了身份,此中慈禧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带头作用。现代翡翠的艳绿戒面、佩比宝石还要珍贵。
我们的先民先后称和田玉为“宝玉”、“真玉”,我们今天赞其为中国玉的精英,是否基于历史癖或者保守、偏爱呢?我们已掌握了充分的史实和文献根据,如滨田耕作的《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