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爵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21-11-07 浏览 47077 次
单,但是爵、觚、凶楹系囊惶拙破鳎已普遍出现。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

商代中期 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爵尾虽然与早期相似,但流已放宽,出现的圆体爵是放所未见的。

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纪至前11世纪 又分为殷墟时期前段:值得注意的是,方器在这时大为发展,殷墟五号墓出土的有方爵、方壶、方缶等等,而传世器中还有方觚、方觯,几乎凡主要的酒器都有方形,从整体来看,虽然方器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是富有特征性的器物。五号墓圆体爵和平底扁体爵共出,但总的来看、扁体爵的数量很少。觚的造型前部向细长发展,喇叭口扩展。大+形孔退化成十字孔或徙存形式而不穿透。上面开始有了较多的兽头装饰,三足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同时出现了圆体和椭方体不分段的形状。角这种饮酒器本来就很少,殷墟五号墓出土爵近五十器,未见有一角。

殷墟时期后段:沿用的酒器中爵觚大致相似,只有小的变化,例如平底爵巳不再出现,爵柱的位置后移等,继续行用袋足,但体形都较为低而宽,柱饰粗壮。式样较前减少,此时行用的多为袋足,开始有形体亦较低的式样出现。

西周早期 武王至昭王 :西周早期爵也有某些特点,形体高低各有不同,但流部两侧前端高于后端,是多数器的共同特点。具有刀形足的爵,也是此时的特点之一。觚因袭商晚期,可以确知为周人所得的臣辰觚,与商觚在形式上没有区别,但周原扶风家族器群中的青铜觚,中腰极细,不似一般商觚可以看得出器腹,纹饰只施于圈足上,是周初觚发展的唯一新式样。西周觚的数量远比爵的数量少,但爵、觚是成套最基本的酒器,当必有一定数量的漆、木觚相配,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漆觚,说明西周早期一些酒器和食器,是用漆、木器替代的。 至于觥、觯等酒器,基本上是商代的因袭,但前两种方形器较多,尤其是方觥,为晚商所罕见。

西周中期 穆王至夷王:饮酒器中爵的遗存甚少,痪爵和孟爵仍然保持西周早期式样。但是这时出现了三种饮酒器,一是形如无提梁的小卣形器,一是其圆似杯的小觯形器,另一是深垂腹小尊形器,均铭为饮壶。

西周晚期 厉王至幽王 :酒器壶仍如中期的长颈垂腹壶和方壶,方壶似有一定发展,如颂壶、梁其壶等,梁其壶壶盖为莲瓣形,则是西周晚期出现的新式样,在春秋时代甚为流行。

春秋早期 公元前770年至前7世纪上半叶和春秋中期 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至6世纪上半叶 及春秋晚期 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至前476年:春秋晚期青铜器的形制比较复杂,各个地区的器用也不尽相同,而有的地区发现甚少,情况未明。但总的来看,现存这一时期各个地区的青铜器,其形制与纹饰的共同点大于不同之点。春秋晚期已经进入铁器时代,新兴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他们的代表人物逐步得到政治优势而进行社会改革,新的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的高涨。从当时各种遗存诸如玉雕、漆器、原始青瓷、纺织品等制造工艺的水平来看,的确有着极大的提高,青铜铸造业并不由于青铜时代的终结而造成衰疲,反而由于整个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春秋晚期的青铜铸造业在生产技术、艺术水平和器物种类等许多方面,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青铜器发展史上形成第二个高峰。

酒文化是诞生中华民族最早期文化中的青铜器时期,由此可见,对酒把杯,是中国人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而爵算是遗传至今最伟大的酒文化传统的见证之一吧。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