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文人雅玩玉雕砚
下一主题:古代象牙雕鉴定
秦汉之前,玉所代表的是一种文化,这是因为先人赋予了玉很强的象征性及寓意性。从原始社会到秦汉,玉成为了灵性、品性、物性的审美标准。
它的灵性体现在祭玉和葬玉上,古人认为玉这种物质本身具有灵性,即“夫玉亦神物”。用玉做成的祭祀时的某件法物,在礼天、祭地、赂神、娱神、谢神中,这些法力非同一般的玉,凝聚了一切求福免灾的要求和愿望。在葬玉上,是因为它有保护尸体的功能,即古人所谓“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抱朴子》)。玉的品性主要体现在“君子比德于玉”,这是由春秋时孔子提出来的,他认为玉有许多美德,如“温润而泽,仁者”、“圭、璋特达,德也”等,共有十一德。玉的物性主要表现为“石之美”的具体内容。如坚硬、色泽好、光洁、温润、叩之声音清脆等。根据这些特点,古人把它制成饰玉,佩带饰玉,使其发出声音,如成语“金声玉振”中玉振就是玉发出的清脆悦耳之声。
玉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我国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古人就曾把它与石器、铜器、铁器时代排列在一起,可见对它的重视和它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