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在“玉器村”里非常重要。“你是否拜师,决定着这个村子会否接纳你;决定着你能否在蚌埠玉器这个庞大的玉器行里站稳脚跟。”谢国海说道,这就是“玉器村”的“潜规则”。
正如谢国海所说,记者在探访时发现,马村里的500多栋居民楼虽然分布得杂乱无章,但屋里的众多玉石工厂却在潜规则之下,自发地安排得井井有条。谢国海告诉记者,村子深处住着他的师傅,他是蚌埠玉石行业的第一代人物。
“玉器仿古技术只在师徒之间传授,”谢国海告诉记者,浓浓的师生情谊保证了“玉器村”内仿古技术独特的流通渠道。如果无人指点,想了解情况的外人进入“玉器村”,肯定会晕头转向。
玉石加工“分工”群落
其实,在蚌埠说起玉器,很多蚌埠人甚至都不知道马村,只知道市中心的南山街和纬二街。南山街是我省最大的玉器交易市场,而纬二街则是专门从事仿古玉器制作的批售市场。
记者来到纬二街时,已经是中午12时许,300多米长的街道上,居然有300多家玉石加工店铺。该街第二间铺面便是24岁的陈瑶开的,陈瑶正把一棵浸泡在药水里的玉石灵芝拿出来打磨,陈瑶给记者讲了他选择纬二街的真实故事。2004年的夏天,从新疆回蚌埠的火车上,拥挤的车厢显得非常燥热。学徒陈瑶一直坐着,寸步不离他膝盖旁边的黑皮箱。他在扬州一家玉石作坊里当学徒5、6年,所挣的血汗钱就换来了皮箱里的20公斤和田玉石子料。几日几夜,陈瑶抱着这堆石头回到了蚌埠,但由于经验不足,他将这堆石头一一剖开时,却发现里面并没有上好的玉料……
“赌石”经历让他放弃了在马村开设玉石加工作坊的想法。1年前,他和弟弟在纬二街开了个店,专门替人把玉石半成品“做旧”。陈瑶告诉记者:“纬二街的玉器作坊只是做玉器的一个环节:单纯地把玉器半成品做旧。马村以加工为主,南山街是玉器销售的集中地,他们那里销售的玉器,不仅仅来自蚌埠。”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在密布交通网络的掩盖之下,在蚌埠的郊区甚至一个寻常巷陌里,成群的玉石作坊在这些不起眼的地方悄悄地形成了玉器村、玉器街、玉器里弄。一个庞大的玉器链条,在马村、南山街、纬二街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