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物圆雕类
明代后期象牙人物圆雕作为一种产业在福建漳州兴起。明漳州牙雕多随形,刻工简练,但注重脸、手和衣带的表达。其价格取决于牙雕的大小、题材和艺术水准,大致在5000元到80000元间。漳州牙雕善于表达人物的内涵。对比图2左起的第一个漳州牙雕的内在韵味和第二、第三个西方牙雕的外在造型美。
清代的人物圆雕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其中大型的用整支象牙雕的人物多是乾隆以后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常见的清或民国的象牙卧裸女,这类牙雕的艺术价值不高,小的不到10厘米,价0.1-0.2万元,大的有40多厘米,价几万元。关于它的性质有争论。传统西方的说法是医用。以前看病指点女子身体不便,所以用裸女模型指患病部位。直到今天西方人还是将它称为“医生的女人”。另一说法认为它是仿自西方象牙卧圣婴造型的中国化玩物。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前一种说法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裸女这么小怎么可能指得清楚患病部位?该类的原始造型显然带有西方影响,应最初是明清出口西方的玩物,后来销路好,式样就固定了,其后一直到民国还有制造。
3、文玩杂件类
尽管有些明代文人认为文玩摆设不适于用象牙制作,但存世的明清牙雕文玩杂件数量却相当多,其中包括笔筒、臂搁、挂屏、插屏、笔架、笔洗、笔、鼻烟壶、装饰瓶、香筒、虫罐、如意、针筒,各类碗、盘、盏、碟、盒、杯、壶、镜背、镜框、挂件等等。
4、出口类
如果说明代牙雕出口的中心是漳州,那么清代象牙出口的中心是广东。乾隆年间及以后,广东出口了大量的牙雕,包括装饰扇、名片盒、首饰盒、象棋、信插、伞柄、镜框,工艺繁复的船、塔、多层球等等。这些出口物件的共同特点是迎合西方人的心理,在工艺上讲究细和繁。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些物件,工艺上我们可能会感叹它们的精美,但它们的艺术内涵相对比较贫乏。
传统的牙雕好坏评判法,是围绕“雅”、“细”、“繁”三个字。而三字中以“雅”为首。但事实上很少有哪件牙雕能满足所有的三个字:一件牙雕太细太繁了自然整体就不会有素静的雅致。从收藏角度而言,一件牙雕无论在哪个字上能达到上乘,愚以为就值得一藏。器物的内涵和整体效应固然重要,但工艺的细致和造型的繁复也同样耐人品味。
目前,国内的明清牙雕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拍卖会的明清牙雕成交率和成交价都不太稳定。从投资升值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造型设计好的明圆雕、明清笔筒,以及工艺精细的出口牙件是较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