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品拍卖中的四种心理
发布时间 2022-12-16 浏览 11978 次
》和JF2《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两枚邮资封以410元、JPI《第23届奥运会》邮资片以370元成交(另交10%佣金)。这主要在于有些人收集邮资封片起步较迟,尚缺这两项龙头邮品,由于求全心理,只得付出高价从拍卖会上购得。

三、拣漏型:有些邮品拍卖会常尝试采取无底价拍卖形式,故这些人参加邮品拍卖会不一定求得成功,只是看准机会,觉得有些低价品种加上佣金仍低于市场价时,他们会立即竟价将其拍下,由于不少大款对一些低价邮品不屑一顾,因而这些拣漏型的拍卖者有时也往往也会买到便宜货。

四、哄抬型:在一些邮品拍卖会上,个别出品者为自己的拍品首先叫价,有的则联络二、三个所谓的"托儿"哄抬价格,意欲操纵拍卖会场,乱中图利;也有的则是为了使自己的拍品卖个好价,如:早在1993年,在信阳举办了一次拍卖会,一邮商想出手一盒《三国演义(一)》小型张。为了卖出好价钱,他让弟弟一同参加,将价格逐渐喊高。尽管喊到3700元以后再无人应标,该邮商损失了10%的佣金,但他并不后悔。事后坦言这也是投资行为中必然会出现的风险。可以肯定,假如当时还有人应标的话,那么他很可能就此卖出,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事实上通过拍卖抬高较为珍贵的邮票身价也是一种十分常见、十分自然的市场行为。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