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萨尔瓦多达利绘画原作
下一主题:周春芽回顾40年艺术生
王德威
对《易经》和《雷峰塔》中译本很怀疑
记者:《易经》和《雷峰塔》你都已经看过,但中文版要到9月份才出版,你怎么评价这两部张爱玲英文小说?我看到有些看过英文版小说的作家,对这两部作品的评价很低。
王德威:我当时受香港大学出版社邀请为这两本书写评介,从评介者立场来说,我不能有太明显的个人好恶判断,因为评介是给一般读者作导读使用。但是我其实也在这两篇评介里,直接或者间接地提到,在写作风格和整个结构经营、英文语言的运用上,都有点令人失望。
所以读者以读张爱玲中文小说的心情去看《易经》和《雷峰塔》,会觉得这是一个平淡的作品,而且是一个重复的作品,张爱玲似乎并没有把她真正的心事、对整个家族和历史文化的变动充分表达出来。
这一点可以理解,因为这两部小说面对的是想象中的英语读者。
记者:目前台湾皇冠对中译本的翻译情况还在保密中,很多人对中译本都不看好,你呢?
王德威:所以这也是我非常好奇的地方,为什么要有这两部英文小说中译本的必要?据我所知,中译本是台湾皇冠出版社找人翻译的,我们知道张爱玲的中文语言是这样的精致、华丽,还有特殊的韵味,更不要说张爱玲这三个字就是一个文学坐标或品牌。
现在你找一个人去翻译,它的意义在哪里?可是,因为张迷现在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所以会有不少不读英文的张迷因为好奇想去读翻译的张爱玲作品。但我个人对翻译有所保留,我不太看好翻译。
记者:有点担忧的是,最后中译本是张爱玲在英文里想表达的东西,还是译者模仿张氏风格改写的《易经》和《雷峰塔》。
王德威:我想两方面都不太会成功。模仿牵涉到语言,也就是语言最精致的运用,翻译要跟原作者惟妙惟肖,这是不容易的事情。而张爱玲的风格又是非常独特的,她创作是纯粹诉诸文字意向。
除非译者对张爱玲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并且要做好挨骂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