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唱片宣告“死亡” 收藏领域却看涨
发布时间 2010-06-24 浏览 50439 次
唱片的美国唱片工业协会统计,1996年到2006年,音乐会、杂志、有线电视、百老汇演出等娱乐形式的价格都在增长,只有CD唱片的价格降低了9%,同时销量一直下跌。2004年RIAA全球唱片销量7.67亿张,2007年是5.11亿张,2008年是3.84亿张。

  国际唱片协会(IFPI)香港分会2008年将金唱片销量的标准由2.5万张,降低到2万张,2009年又降低到1.5万张,但“低标”之下能达标的歌手依旧寥寥。

  2006年成立的十三月唱片负责人卢中强表示,“关于传统唱片的一切,我都持悲观态度。如今一张唱片盈利的可能性连1%都不到。”太合麦田负责人宋柯则认为,2009年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的去世,正式宣告了唱片工业的寿终正寝。


  黑胶“升温”

  不过,一个行业可能衰败,但真正好的东西却不会被遗忘,顶多是换个形式继续流传下去。黑胶唱片就是这样。“香港黑胶大王”阿Paul拥有几十万张黑胶唱片,藏友中流传着阿Paul曾因屋子里放满了黑胶只能睡到街上的“美谈”。虽然生于1953年,但阿Paul说常年跟黑胶音乐为伴,自己看上去也就35岁。阿Paul一直靠买卖黑胶唱片为计,他说相比过去,近两年尤其感到行情的看涨。

  广州新陶街、岗顶现在都是著名的黑胶淘碟圣地。一般店主每个月会进三四吨“黑胶垃圾”。新陶街某黑胶店主介绍,国内黑胶唱片热始于2006年,因为靠近香港,新陶街现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二手音响和音像制品交易市场。全国各地的黑胶发烧友都会来新陶街淘碟。前几年交易旺盛时,一个月有几千张碟在交易并不奇怪。售价方面,几十块到几千块的黑胶都有。据称,之前有张“皇家芭蕾”的黑胶唱片因为是上世纪60年代的首版,以万元成交。

  谈到黑胶市场的走向,一位老板说,唱片业下滑,很多国外大型音像公司已不再出版古典音乐“黑胶”,所以二手黑胶会越来越珍贵。


阿Paul与他的黑胶

  北京“胶”灼

  十几天前,豆瓣网上几个青年从广州购买了一吨“黑胶垃圾”,经过挑选、分类后仅向圈内朋友和豆瓣网友开放了周末两天的购买时间,地点是位于通州的“锂”的家中。“锂”表示,北京“胶友”的购买热情意外地大,“按照这个速度很快就能回本”,“我们已经决定做下一吨更好的黑胶”。

  豆瓣网友“Rhythm-Q”参与了这次把“黑胶垃圾”运到北京,变废为宝的全过程。在周末开放日,她目睹了北京“胶友”的淘宝热情:“今天疯狂地体验了徜徉在黑胶盘海的快感。我为有这群优质的热爱音乐的将旺盛精力放入不靠谱、无底洞的黑胶事业的豆友们而无比欣慰。”

  “锂”也表示:“有个40多岁的大叔第一天挑了三四个小时的唱片,逐张试听,抱走一堆。第二天又跑来挑了很多。聊天中得知他往返路程要在2小时以上,颇为感动。这吨黑胶有53箱,4000余张。除了一些经典的唱片外,基本定价在35元左右。其实我们做这事不为赚多少钱。能有更多人收藏、热爱黑胶,那劲头更让人激动。”

  今日美术馆“晒广场”活动其实也是另一种方式的“把黑胶还给人民”。艺评人王硕表示,“艺术大动员”的初衷就是让艺术和普通大众的距离更近一些。但在今年3月第一次活动中,虽然美术馆内灯光灿烂,但路人还是走过路过,并没有走进美术馆,艺术与大众还是被美术馆的墙挡住了。所以这次第二季的活动,就搬到了美术馆门前的广场,把唱机和喇叭放在户外,以消除观众与艺术的一墙之隔。

  正是这样的“低姿态”,让黑胶或艺术正获得更大的空间。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