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的不死心:“仔细再看看行吗?”她把佛像捧着,送到专家面前。专家没接,摇摇头:“假的。”
一旁排队的开始八卦:“我上次请重庆专家鉴宝也是这样,他一眼认出是假的东西,根本碰都不碰……”
听得出不少人为自己的收藏爱好交了学费,有些交得还不少。不过没一个直接说出来——买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投资失误,不打落牙齿肚里咽还要怎的?
也有喜气洋洋的。一位青年捧来的一套可以奏乐的石头被鉴定为灵璧石,专家要他查查工具书,看看石头上留名的工匠的具体年代。青年喜滋滋退下了,一会儿,他领来张鉴定书,请专家填写“身份证”。
清代均窑官窑、明代红木案桌等民间藏品,纷纷亮相。
“秘方金矿”大会上现身
收藏交流大会上,市民还拿来清代《王氏医案》让专家鉴定。
这套医书是北碚区延女士收藏,清代道光年间王士雄所著,书内按照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不同科类分类,介绍解决之道,还针对不同病症提供上百个偏方。
专家说:“《王氏医案》在中医古籍中名气很大,医学价值不可估量,这些秘方是一座金矿。”延女士表示,估价后将拍卖。
四件家具卖出百万元
就在那些被主人认为是夏商周甚至新石器时代的古董等待鉴定拿证书时,一桩金额上百万的交易已悄悄完成。
货物是四件家具。楠木镜子、屏风、樟木箱子、红木麻将桌,民国时期的,打捆100万元卖出。
买家来自四川省阆中,自称退休工人。不过据周围的商贩透露,过去3年,这位四川“退休工人”已从重庆买走6大卡车家具,而且,都是七八米长的那种车。
家具原主也是满脸春风。这几件东西他“捂”了六七年,当初8万元买来,如今十余倍于当初的价钱出了手。
“我那里还有件好东西。”他告诉买家。双方互留电话,约时间看货。
盛世流行古董收藏热
事实上,这天的真正主角不是鉴宝专家及民间藏家,而是参展商。
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及沿海30多个城市的百余家古玩商,带来了他们的陶瓷、玉器、书画手札、古籍碑帖、明清家具、门券火花等宝贝。
“盛世藏古董,这跟重庆乃至整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有关,老百姓有钱了,才有可能购买收藏古董。”三峡古玩城负责人称,近20年来,古董价格在中国市场上成几何倍数增长,古董成了许多商人投资的商品。
而这股收藏热潮也波及到民间。业内人士称,最近一年,外地文物鉴定专家频频到访,本土各类鉴宝大会接二连三召开,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重庆民间收藏的升温。
“就像买彩票一样,不一定每次投资都有回报。”一位排队等待鉴宝的收藏者称,他相信,做这行只要坚持多学,多淘,中百万大奖也并非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