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考察】秘境之旅——山川钟灵气
发布时间 2010-08-07 浏览 46641 次
,任何文字在它面前都显得拙劣而又苍白。

随处可见的山泉溪流

我们于七月二十三日晚几点到达的目的地——临沧市勐库镇。镇子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虽然有那么一些装饰了现代化的文明,但那种陈韵之美又内而外弥散于天地之间,笼盖四野。接待我们的是勐库镇丰华茶厂的张老板——一个极为朴实、极为大气的老人。王老师说,张老板做茶的态度在勐库是无人能及的,而那种朴实又是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由此对张总产生了一种油然的敬佩之感。

和蔼的茶人张总

七月而二十四日早九点,张总便亲自驾车带领我们到茶山——东半山采茶。(其实,原定的计划是去大富赛德,但由于是雨季,前夜又下了一场特大暴雨,山路极为难走,又怕遇到滑坡泥石流之类便放弃了)。到了东半山之后,张总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茶的一些,在这片纯然广袤的土地之上,他以及这里的农人是怎样的辛劳,我们听得感动,大家在采茶的过程中都带着那么一种热情,认真。太阳又毒又大,烤的大家像热锅上的蚂蚁,汗水打湿了衣衫,滴落在大地上,欣慰。

快乐采茶芽

将近黄昏时分,我们一路说说笑笑的从山上下来,听着张总的那些,那种感情难以言表,只能用心去体会。

背筐出发

晚上又下雨,大家已安静的睡去,我独自一人站在四楼凭栏远眺,听着雨声,体会着清风的律动,那风雨的旋律好似正在演奏着一曲梦幻而又伤感的曲调,唯美至极。风很轻,吹过镇子里的每一个罅隙,吹过茂密的树林,也吹散了黑夜的黑暗。把自己埋葬在过去的时光里,留下空壳般的灵魂,沉寂在风雨的回忆里,不断,轮回……

七月二十五日在张总的指导下我们学做茶,整个过程是极为繁琐细致的,不得有半点的马虎,做过茶之后才真正的领略到了茶之珍贵。第一道程序师杀青,杀青的温度一般是在65摄氏度左右,太高亦或是太低都会影响到茶的口感。教我们杀青的是王师傅,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宋泽恩老师说王师傅不像是一个做茶之人,他眼中的那股子犀利倒像是一个武林盟主,霸气,我们都笑,但真的如此。

锅里的温度很高,王师傅大汗淋漓

我们一一模仿着他的动作,每个人都被烟熏的泪流满面。杀青之后便是摊晾,揉捻。揉捻也是一道看上去极为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确实极为不容易的一道工序,你必须要把茶叶的每根都要捻的很细,这样才能保证茶品的质量。

我也学会揉茶啦

揉捻之后是分散,阳光晒青。茶叶需要晒青一天之后才能进行压制成饼,所以我们是晒青的第二天才进行的压制。在压制之前,我们先是剔捡黄叶——筛选茶叶——称量——蒸软——压饼。成型之后便是对压好的茶饼进行烘干,烘干之后剔捡饼面,然后是包装,最后是装箱。过程之繁琐,工作之细致是每一个学员都为之感慨的。我们对王老师说的那句“山中一棵树,手里一杯茶”深有体会及感悟。

张总的茶厂和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机械化的大厂是完全两个概念,他的厂子只有十几个员工,是那种小作坊式的生产,整个过程几乎没任何大的机械,都是人工的手制。他们的分工极为细致,每个人都极为认真,做出的茶好之处不消说。在这里再一次的赞扬一次张总,人品决定茶品,这句话确实真理。

精挑细捡是好茶的保障

手工压制茶饼的石磨

我们下午去的冰岛,亲眼目睹了传说中的古茶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千年古树,古韵陈香。在这里引用王美津老师的一句话:“山川钟灵气,物华自毓秀,南方有嘉木,天下重普洱”。(尚明铭)

后记:在这里及其感谢开车带我们的王美津老师和宋泽恩老师,七天的行程,四天在路上,往返一千多公里,那大山里的山路之崎岖,陡险有如李白所写的蜀道难,常人无法想象。他们身缠要务但却亲自带队,并且连夜赶路不得休息,可想那是一种怎样的身心俱疲。在此对两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山路十八弯,峰回百转,直上云霄。

羊肠小路,泥泞又狭窄,有进无退,心中忽然想起李白的那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颠簸的石子路,左边便是万丈悬崖。

行路难!多岐路!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