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非遗”贡茶重打文化牌
发布时间 2010-08-18 浏览 49778 次
自金华国家4A级风景区双龙洞顶鹿田村一带,此地群山起伏、云雾缭绕、腐殖丰富、土壤肥沃,海拔在600-1200米之间,昼夜温差大,为“婺州举岩”的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同时,“婺州举岩”基地与晋代道教圣地黄大仙祖宫相邻,依旁有五代时期著名的东鹿田寺(清光绪年间改建为鹿田书院)、宋朝宣和年间的涌泉古井,给这片茶园增添了一份灵气与神秘的色彩。

  在展馆内,记者采访了经营“婺州举岩”的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采云间”)董事长潘金土。据介绍,时至近代婺州举岩制作工艺濒临失传,2006年采云间通过商标转让的方式,成为唯一一家拥有 “婺州举岩” 经营权的茶企,该公司先后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浙江大学茶学系等专家,并组织相关科研人员,通过资料普查、民间走访,几上几下到国家级图书馆查阅史料,对保护“婺州举岩”茶园遗址、制定“婺州举岩”产品地方标准、延伸婺州举岩文化内涵做了大量工作,才使得这一历史名茶重放光彩。

  如今的“婺州举岩”种植地域性强,产地唯一,原产地面积仅500亩,年产量1吨。质好量少使其身价不菲,市价达每公斤1.2万元以上。目前,在大陆上海、杭州、北京等大型城市十分走俏,有固定的消费人群。

  而今后的“婺州举岩”贡茶的发展也面临了严峻的考验--地域性强、茶叶无法大规模的种植等。让原本更加稀少的“婺州举岩”贡茶变得尤为珍贵,面对这一发展瓶颈,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金土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好“婺州举岩”的产品地理标识申请及保护工作,加大科研投入,深入研究“婺州举岩”茶树的生态环境及生长特点,在产品地理标识保护区的范围内扩大婺州举岩茶的种植面积,制定“婺州举岩”地方标准,并严格执行,从根源上来解决“婺州举岩”的发展问题。

  在今年5月底,中国(香港)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吴军捷考察“婺州举岩”基地时表示,金华的“婺州举岩”贡茶,可借助“国家非遗”和“中华文化名茶”的契机,大力挖掘其历史文化底蕴,做好“婺州举岩”文化茶的延伸工作,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让代表浙江名茶金名片的“婺州举岩”面向中国、走向国际,释放出中华佳茗的芳香。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