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凳
圆凳,也叫圆杌,是一种杌和墩相结合的凳子,多带“束腰”,用料较珍贵,如红木、楠木。圆凳的凳面变化较多,有圆形、海棠形、梅花形等。
方凳
凳子对汉族人来说是“舶来品”。东汉末年,西北民族进入中原,一种名叫“方凳”的高型坐具随之流入。
这种凳子尺寸不等,最大的约两尺见方,最小的也有一尺。虽然外貌总体看来不过就是“长方形”凳子,但样式变化却让人感到“静中有动”,比如明代方凳,有的是一色木制,有的则在凳面镶嵌大理石,还有的采用丝绳、藤条编织软芯,这是考虑到炎炎夏日坐起来清爽宜人。方凳可以与方几、方桌搭配使用,在古代众多家具中十分重要。
绣墩
绣墩与凳的最大区别是:没有四条“腿”,而采用攒鼓的做法,形成两端小中间大的腰鼓形。墩,在汉代时已经出现,以前多用竹藤制作而成,后来才在墩面上装饰绣套,而成为“绣墩”。
春凳
能叫“春”(凳)的,自然与情爱有关。古时候,江南地区的人喜欢把这种两人凳叫做春凳,通常,有人家嫁女儿时,这种凳子会被贴上喜花,上面放置锦缎被褥,作为嫁妆抬到夫家。
《小庭婴戏图》
佚名,宋代名画,纵26厘米,横2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是四小儿在庭院之中争抢打闹的一幕,小方凳旁散落了一地的玩具。小儿的神情举止天真活泼,表现了愉悦的气氛。方凳坐面是棕藤编织物,四腿之下是四只如意形脚,显然这是一只上等人家使用的精心制作的方凳。
《重屏会棋图》(局部)
五代周文矩所绘,纵40.3厘米,横70.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画描写了南唐中主李王景与其弟景遂、景达、景逖会棋的情景。居中观棋者为李王景,对弈者为景达和景逖。人物身后的屏风,画着白居易《偶眠》诗意图,图中又有山水屏风,故此画名《重屏会棋图》。从这幅画中的众多家具上不难看出,五代时的人们已经结束了席地而坐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高型坐具。
《妆靓仕女图》
两宋之际的著名宫廷画家苏汉臣所绘,纵25.2厘米, 横26.7厘米,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画中一仕女正坐在宽大的长凳上梳妆打扮,其面部形象通过镜面表现出来,仕女的神情娴静而略带忧伤,作者以零落的桃花、几竿新竹以及水仙衬托出人物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