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的俗称
发布时间 2010-08-31 浏览 49902 次
把它叫“印子金”。

  三、榆荚半两

  西汉初期,沿袭秦制,仍用半两铜钱。因私铸甚盛,故大小不一,其特征是肉薄、孔大,有的钱直径仅2.1厘米,而穿径就达1.3厘米,重量不及1克。这种钱很像榆树上的榆荚,俗称“榆荚半两”或“荚钱”。

  四、蛇目半两

  《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孝文帝时因虑荚钱多而太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重四铢。有一种四铢半两,穿孔甚大,钱面有二至三层形似外廓的阔缘,“半两”二字窄而长,钱文一半在高处阔缘上,一半在低洼钱肉上,使钱体本身形成上下两层或三层。因其形状像蛇的眼睛,故俗称“蛇目半两”。

  五、鸡目五铢

  据《事林广记》载:“陈文帝天嘉五年(564年)铸鸡目五铢,大廓,其‘五’字内上下圈中有星。”但是钱币界经常谈到的鸡目五铢乃指西汉时期所铸的小五铢。这种五铢钱大者直径仅1.2厘米,小者只有1厘米,穿上下往往有横画或星。钱形虽小,但是铸造精美者“五铢”二字清晰可辨,钱体往往被水银古色覆盖,闪闪发光,好像鸡的眼睛,故俗称“鸡目五铢”或“鸡眼钱”。

  六、男钱

  王莽所铸布泉,悬针篆书体,钱径为2.5厘米,重约3克。此钱轮廓高峻,钱肉厚实,铸造精美。民间认为佩带它可以生男孩,所以俗称“男钱”。唐朝杜佑《通典》曰:“布泉,世谓之男钱,妇人佩之,生男也。”清朝叶德辉《古泉杂咏》曰:“布泉径寸字针悬,鼓铸难忘居摄年。传语深闺消息好,佩来个个是男钱。”唐人段成式诗有“私戴男钱压鬓低”之句,说明唐朝妇女不仅腰间佩带布泉,而且把布泉戴在头上作为一种装饰品,以至于鬓角的头发都被压低了。

  七、女钱

  《隋书食货志》:“梁武帝铸钱,文曰五铢,又别铸,除其肉廓,谓之女钱,二品并行。”古人认为,强者为男,弱者为女,故把这种除去肉廓的五铢钱称作“女钱”,言其质弱也。女钱可分两种:一种面无外廓、背无好廓者叫“女钱”,另一种面无外廓而背有好廓者叫“公式女钱”。

  八、富钱

  即丰货。丰货钱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所铸的一种钱币,有篆书、隶书两种,篆书者有内廓,隶书者无内廓。《通典》云:“丰货钱径一寸,重四铢。代人(即世人,因避唐太宗讳,改世为代)谓之富钱,藏之,令人丰藏也。”所以民间把它看成是财富的象征,人们都渴望得到一枚丰货钱,佩带在身上以求富贵。

  九、鹅眼钱

  鹅眼钱是六朝宋前废帝景和元年(465年)民间私铸的一种五铢钱。此钱无轮廓,钱形大小如鹅眼,故谓之鹅眼钱。顾炬曰:“此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尺帛斗粟,动辄一万。”可见鹅眼钱的轻小了。

  十、饼钱

  王莽时所铸货泉中有一种大而且厚,中央特厚,边缘渐薄,剖面呈橄榄形者。此钱大小轻重不一,重者可达20余克,铸造粗劣,字迹不清,因其厚重超过常钱,形似烧饼,故俗称“饼钱”或“饼子钱”。饼钱中多连钱,即两个或更多的饼钱连在一起。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