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钱币价值体现的六个
下一主题:我国当代硬币结构演变
在钱币还没有出现以前,上古的人们为了换取生活所需,以物易物,互通有无。但物物交换却存在着诸多不便,于是就产生了交换的媒介物,钱币便应运而生了。在长期的使用钱币的过程中,人们根据钱的大小、厚薄、文字、造型等特征给它们起了许多俗名。这些俗名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一、鬼脸钱与蚁鼻钱
天然贝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实物货币。到了战国时期,天然贝即被铜贝代替。有的贝面铸有铭文,铜贝流通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一带,其状为不规则椭圆形,背面平,正面凸起。最常见的一种铜贝面文像一张吓人的鬼脸,丑陋不堪,俗称“鬼脸钱”。还有一种铜贝,其面文通常释作“各六朱”,因三字连写,笔画像一只蚂蚁,又因穿口像鼻孔,看去似一只带鼻孔的蚂蚁,所以俗称“蚁鼻钱”。
二、印子金
战国时期的楚国曾通行一种称作“郢爰”金版的金币。这种郢爰金版形状类似豆腐干,上面打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六种印记,以“郢爰”居多,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因为金版上的印记像—枚枚印章,所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