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玉器琢工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11-02-02 浏览 49284 次

从总的历史发展来看,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处于“形成阶段”。有的玉器琢工已是光亮平整,磨工细腻。在相当长的新石器时代里,技法也在逐步提高,为商周时代玉器制造的“成熟期”打下了基础。

  商代的琢工,直道多,弯道少;粗线条多,细线条少;阴纹多,阳纹少。穿孔外大里小,出现了所谓的“马蹄眼”。商代玉器上的“双钩线”(并列的阴刻双线条),是玉琢工艺史上的一大成就。

  周代琢工,精细程度超过了以往。琢制的线条多与商代相同,但弯线条增多。琢玉的技法和造形设计在不断改进,加工修整和抛光,使器物日趋美观。

  在春秋战国时,“水沙”(解玉沙)开始被选用,工肯也在进一步发展、定型,从开片、做花到上光均已有了层次。技法比商周时更为细致和复杂,其规格也较严整而得体。

  汉代,小件玉器的琢工细,大件玉器的琢工粗。其刀法简洁有力,在历史上有“汉八刀”之称。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除了玉琢之外,石雕受佛教的影响也很发达。

  唐代,常见缠枝花卉、葵花图案及人物飞天。特别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