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古玉水银沁的奥秘!
发布时间 2011-03-02 浏览 52665 次
“水银沁”或“水银古”。现代科学考古在大量模拟试验基础上,已经把铜镜的白亮表面这种“水银沁”,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是古人用“玄锡” 在铜镜的表面处理工艺所为。“玄锡”就是磨镜药——由汞、锡及含有Ca、K、A1、S等元素的多种材料组成的混合粉剂。由于磨镜药的作用,使镜表面产生了富锡层。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和反光性能,其抗氧化变色及耐腐蚀性能也十分优良,经历千百年的埋藏或暴露于大气中,仍然光可鉴人,未遭锈蚀。由此不难发现器物入土色变后的状态,似乎不是古人认识“水银沁”的本质条件,而有可能是古人已经意识到水银接触不同物质后的反应特性,才下此结论。

  金属汞,我国俗名叫水银。如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其状如水、似银,故名水银。”《广黄帝本行记》记载:“带遂炼九鼎之丹服之,以丹法传于玄子,重盟而付之。”这里所说的“丹”,便是硫化汞,也是红色印泥的主要染色材料。硫化汞常见为黑色固体,黑色硫化汞加热升华后,能转化为红色的硫化汞,再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就成了水银。可见我国早在公元前2500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