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古玉水银沁的奥秘!
发布时间 2011-03-02 浏览 52668 次
便认识硫化汞了。《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的记载,其实根据我国古文献记载:在秦始皇死以前,一些王侯在墓葬中也早已使用了灌输水银。例如齐桓公葬在今山东临淄县,其墓中倾水银为池。这就是说,我国在公元前6世纪或更早,提炼大量水银的技术在当时已经非常成熟。在大自然中,汞有时以少量的游离态存在,而更多的是以硫化汞固体的形式存在。硫化汞俗称辰砂、朱砂。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如再加热便又变为红色硫化汞。由此可知我国古代的炼丹家们,早已知晓硫化汞加热成水银,再把水银还原成丹砂的化学反应是可逆性的全过程,可谓对汞认识与运用的程度已经非常的高。湖南长沙市郊马王堆汉代古墓中,尸体的半身是泡在带红色的水里。据分析,这水中的红色物质便含有硫化汞。那么古玉黑沁如果是水银沁的话,似乎只有与发黑色的硫化汞有关。可硫化汞是固体的,又怎么和古玉相沁而成黑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