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色釉:明代民窑颜色釉瓷
发布时间 2011-07-15 浏览 52911 次
印证了洪武官窑的客观存在。与此同时民窑中的酱釉瓷生产也毫不逊色,出土于北京丰台区,现收藏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的两件酱釉梨形执壶,通高12.5cm ,口径4cm ,壶体呈梨形,壶颈较短,流弯曲深硬不自然;腹部丰满,底足平切,底边垂直,足内较深,旋削整齐;胎质细腻洁白,器表有旋坯痕,釉较薄,釉色呈酱褐色。此壶造型构思新颖独特,稳重典雅。但与同期官窑器相比,不足之处在于:造型不够规整,同一器物上壶盖、壶身色调不能统一,施釉不均匀,釉面有缩釉点,制作工艺较粗糙。

  永乐时期酱釉瓷仍在烧造。从目前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尚未见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但笔者于1985年5月,在扬州市缺口工地上,距地表3m左右与洪武地层具有叠压关系的土层中,发现叠摞在一起的酱釉碗。由于施工繁忙,未能及时制止民工的挖掘,致使四只碗同时被毁,实在令人痛惜扼腕。这四只酱釉小碗,造型均为撇口式,高6cm,口径12cm ,器表光素,里外均施酱釉,釉面匀净光洁,有缩釉点,无橘皮纹。胎质细腻润滑,胎色洁白,胎体自上而下,由薄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