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色釉:明代民窑颜色釉瓷
发布时间 2011-07-15 浏览 52912 次
渐厚,制作隽秀灵巧又不失敦厚稳重。圈足小,足呈外敛内直墙式和外敛里斜坡式;足端外侧斜刮削,足端平切,足底面有明显的旋痕和细密的跳刀痕;而细砂底光滑细腻,不见火石红;釉底的胎釉结合处,却留有一线火石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酱釉的助熔剂钙含量低,高温黏度较大,不易流釉;从断面看,底足处的釉层与器口处差不多同样厚,因而不会产生象其他釉有“厚此薄彼”的现象。以前不少出版物,常用釉层厚来形容明早期器物的釉质,然而对酱釉这一品种而言,以上说法在了解了酱釉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能后,似乎提法上值得商榷。再则,上述四只碗虽一 起出土,但碗的釉色却有明显差别;一种颜色接近今天的芝麻酱色调;一种颜色呈褐红色;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由此可知,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可能与器物的二次氧化或窑位有关。

  永乐酱釉虽仅见于碗,而未见其他器型,但在各地考古发掘中尚不多见,因而是目前研究永乐民间瓷器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宣德时期酱釉瓷在官窑器中已不再难得一见,而是作为各种单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