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简说:中和之用 、中庸之道
发布时间 2011-07-22 浏览 53755 次

   圣贤的言论都有所本。子思作中庸,依据孔子所说的「中庸」一辞而撰述。孔子的「中庸」一辞则由尧舜禅位时的言辞而来。论语尧曰篇记载尧命舜之辞有「允执其中」一语,后来舜禅位给禹时,也说「允执厥中。」子思又在中庸篇里引孔子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此处「用其中」就是中庸郑注将庸字解释为用字的依据,中庸亦即用中之意。

   中庸所说的心性,虽是人人本来具有,但非人人所能自知,必须古圣先贤发现阐述,然后始能知之。据有文字记载,发现人人本具心性的古代圣人,应该是发明易学的伏义氏。伏义氏的易学传到周家,经文王周公系辞,而为周易。孔子在周易系辞传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又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两仪是阴暗阳明的相对现象,在这现象未生之前的太极,是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只有光明,而无黑暗,此即人人本具的心性。本性通体光明,照明一切,无所不知。本性寂然不动,无阴阳转变的假相,是为无生无灭的本体,此体虽然不动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