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汝、官、哥窑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11-07-22 浏览 56416 次
有些近似。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又称“香灰黄”。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清雍正前后的仿汝器,据《南窑不笔记》记载:“今景德仿做,有里乐釉,入青了少许,以不泥为骨,多鱼子纹者,略得遗意矣。不泥者,不子素泥也。”但仿汝器在“香灰胎”这一点上往往不能相像,而且由于景德镇仿品的胎土中不含微量铜元素,因此迎光照看,不见红色。

釉色有天青、粉青、卵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等各种名称。釉色或深或浅,釉薄处呈浅淡的粉色。青釉一改高温流动性强的石灰釉为高温粘度大的石灰碱釉,从而使釉质莹润不透的光泽。

釉面温润古朴、纯净如玉、抚之如绢、光亮晶莹、有明显酥油感和细微开片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据说:为了符合宫廷奢侈生活的需要,窑工还在釉中加入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