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早期窑口简述
发布时间 2011-07-23 浏览 48321 次

窑口的器型演变及时代风格,可代表中国瓷器的演变和风格。但典型器物在全国众多的窑场中也是南北各有差异;即使是典型器物,各地流行时间也有先有后,一般是距离制瓷中心越远的窑口,典型特征的出现越迟。所以,我们在鉴别年代久远的瓷器时一定要先掌握其窑口的一些基本情况。


青瓷扁壶

一、越窑

创烧于东汉,其后发展极快。主要生产青瓷,所产瓷器胎体细密坚硬,上釉用浸釉法,施釉常不到底(半施釉)。

三国时窑场主要集中于上虞曹娥江两岸,窑场数量比汉时增加数倍。胎骨坚致细腻、淡灰色、少数呈现黄色的胎较粗松。釉以淡青为主,出土的青瓷虎子、青瓷羊、蛙形水盂、熊形灯是当时的杰作。南京光华门外赵士岗“赤乌卜四年” (251年)墓出土的青瓷虎子,器身刻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字;江苏金坛县出土的一只青瓷扁壶,器身两侧分别刻有“紫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紫是鱼浦(在上虞白马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