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代陶瓷瓶类(一)
下一主题:方胜纹图案
瓷器以瓷土(中外学者称之为“高岭土Karlin”)为胎料,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比陶土的含铁量低。烧成温度比陶土高,大约为1200℃左右。胎体坚固致密,表面光洁,薄者可呈半透明状,断面不吸水,敲击时有清脆的金属声音。
瓷茶具的品种很多,主要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所产茶具有壶、杯、托、盅、碗、盏、匙等。
紫砂壶茶具以陶土为材料,含铁量高,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质性特殊的紫砂壶陶土,质地细腻,且颜色鲜艳,紫砂壶泥主要有紫泥、绿泥和红泥3种,由于泥料的配比不同,还可以得到朱砂紫、栗色、海棠红等,故而紫砂壶泥也称“五色土”。紫砂壶器成陶火温在1000~1200°,质地致密,既不渗漏,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缓慢不致烫手,即使冷热骤变,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壶壶泡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能保茶真髓,一般认为用来泡台湾的乌龙茶,铁观音等半发酵茶最能展现茶味特色。